融入文化元素讲解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设计

2019-09-10 03:21王亚蕾季丽春
高教学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文化元素对外汉语

王亚蕾 季丽春

摘  要:在对外汉语中级学习阶段,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对于汉字的感知逐渐向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靠近。学生对于读写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累识字量是他们迫切需要的。积累词汇,就要求学生建立有效的音形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此时的汉字教学如果能对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汉字的学习,将对汉字特点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能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5-0122-03

Abstract: In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oreign students already have a certain basis for Chinese character strokes and the order of strokes. Their percep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gradually approaching to the native speakers. Students have higher demands on reading and writing, so accumulating literacy is what they need urgently. The students nee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elem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phonetic, shape, and character, and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s the time to teach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m,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rationally through the specific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It's of great help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grasp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whole.

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cultural elements

一、概述

近年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外经贸范围进一步拓宽, 对外文化交流相应地加强。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课程。根据2018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对来华攻读学历的留学生毕业时的汉语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毕业时,本科生的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可以看出留学生,特别是学历留学生在中国的求学之路上,为了过语言关,汉语学习是不能放松的。而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字的学习是贯穿始终的,不但要会说,而且要会写。在汉字学习中留学生普遍认为最难学习的是整字,其次是结构,而认为部件和笔顺有困难的学习者相对较少[1]。那么影响学生汉字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二、造成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因素分析

江新指出“留学生的汉字加工策略受母语文字加工策略的影响。不同母语的学生, 发展起相应的母语文字加工策略,并把这种策略迁移到第二语言的文字加工中。”[2]余又兰也指出“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元素’,汉字构形的最小单元是‘构形元素’”。[3]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对于汉字的认知是“空间联想认知”,是整体认知。而大部分留学生使用的拼音文字,这是一种“单一有序的线性”文字系统,因此认知上采用的是“系连”认知。因此,很多学生初学拼音,感觉很简单,很快就能认读,但是一到汉字,甚至“照葫芦画瓢”都写不出来,更不要说记忆文字的意思了。

留学生受母语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依赖语音提取意义”[2],汉字是语素文字,构成词语的单个汉字不仅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意义单位,可以按照语言的使用规则进行组合。而学生们在记忆汉字的时候,受母语识记文字的影响,容易对汉字词语进行整体记忆,从而造成未来的“见词不识字”的情况。[4]。而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在“母语文字的信息加工过程时,首先获得的是文字视觉刺激提供的语音信息,再通过语音信息激活语义表征。”[2]而汉字不存在音形对应规则。学生看到生字往往找不出语音线索,更不要说理解意思了。

因此,对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字就成了很大的难题。从未接触过汉字的汉语学习者很难将头脑中的已知信息与学习汉字联系起来,这无疑增加了汉字学习的难度。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综述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持续关注留学生的汉字认知和习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经过多年在这个领域的深根,汉字教学的研究已经具有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特征[5]。安排合理的汉字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留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同时提高汉语书面语表达的准确性。常见的汉字教学法中,字素拼合法强调“按照汉字的间架和结构的要求,将字素加以组合。”其中,字素是指构成汉字的结构单位。包括有构字能力的独体字;除独体字以外的汉字偏旁。[6]

集中识字教学法强调“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教学法实验 ”也是“是当代极具中国特色的典型语文教学法之一 ”。[7]

采用理据识字法从事对外汉字教学,本质上就是讲授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的特定联系。在形音义三者中,又以字形为主要的难点,理据识字法要以字形为切入点, 联系字音和字义。[8]

采用“汉字字族”理论进行教学是以“字族是汉字在历史发展中适应词义的引申派生而形成的”为依据的一种教学方法。“汉字字族理论应用到汉字课堂上的出发点,就是利用同族字之间的联系性与区别性。”[9]

但是,将这些原本适用中国本土的汉字教学法直接带入对外汉语教学场景中,还是值得商榷的。在王骏等[1]对留学生做的汉字学习状况研究中发现“学习者普遍重视对汉字部件的掌握,而他们学习的难点在于整字和结构方式。以此反观目前的汉字教学,教师对于‘部件分析’、‘字源讲解’这些传统上受到重视的手段使用仍显不足。”在从事汉语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学习汉字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他们不理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无法把汉字的意思和它的形式发音联系在一起。因此只能通过硬性记忆来记住汉字,这当然效果不好。还有一些学生借助字卡的形式来学习,但是他们记住的是词语,不是字;碰到单个字的时候他们就不认识了。比如他们学过“售货员”,但是单独的“出售”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想不起来怎么读,或者干脆读成“出货”。

四、融入文化元素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设计

汉字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也决定了汉字的构成也就是笔画的顺序和组合并不是全无意义的,是有文化因素作为支撑的,汉字字形和意义是有联系的。汉字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它承载和传播了中华文化,记录和见证了悠久的历史。汉字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很多留学生初接触汉字,都觉得写汉字像画画。从这点出发,教师可以引导留学生通过展开丰富联想将汉字从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意象。

具体可以考虑:

(一)图形和文字相比照,引导学生学习象形字

1984年上映過一部彩色动画片《三十六个字》,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阿达编剧的。在这部片子中,展示了36个生动活泼的象形文字。而且片子的背景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水墨画的制作风格。堪称寓教于乐,学习汉字的典范之作。可以推荐给初学汉语的留学生课上或者课后观看。

在这个画面中,留学生们直观地看到天上一轮太阳“日”,远处有“山”,有一头大“象”在吸水。

例如:在这个画面中,学生很自然的将一个人骑着马,穿过竹林的场景和“林”“马”等象形字联系起来。

这个画面,讲得是一个人(学习汉字“夫”)在“石”头上生了“火”。

(二)通过字形本身展开联想,并结合文化元素进一步拓展

以《新实用汉语》第49课《头疼医脚》为例。可以针对“病字头”做下面的介绍。首先介绍“病字头”的来源。在金文中,“病字头”是病床的意思;后来隐申为人“得病了”。利用下列图示向学生介绍“疾”和“病”的意义。

“疾”是什么意思呢?               它表示人受了伤,所以形式上是一个人中箭的意思。还可以告诉学生,在古时候中国人打仗使用箭,所以那时箭伤很普遍。这个伤不严重,所以“疾”表示小病的意思。

那么“病”是什么意思呢?“病”字里面一个“丙”。“丙”是声旁,因此很容易记住“病”的读音。在意思上,“丙”是在中国的十个天干中,“丙”排列第三。“丙”指的是干火。身体的器官着火了,那么身体肯定不舒服。所以“病”指得是大病。

所以“疾病”的意思是小病和大病。引申为各种疾病。

借此还可以告诉学生中国字里带有病字头的汉字共有228个。说明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非常高,对于疾病的研究也很广泛。

至此,从字形为根,可以继续解析课本中剩余的“瘦”,“疼痛”“疗”等字。例如:

何谓“瘦”?通过一张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的图进行展示。由此解析“瘦”字,久病变叟。“叟”就是老人的意思了。学生听完这样的解释都会心一笑。

那么何谓“疼”?学生们之前已经认识了“冬”。问问他们“冬天有什么感觉?”回答说“冷”。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个“疼”字的含义?学生纷纷回答,“病得严重了,身体都感到‘疼’了”。或者是“病得严重了,身体发冷了,像在冬天一样。”因为这课讲到中医的治疗理念,此时告诉学生,按照中医的观点,身体要好,就要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春天的状态,而不是冬天的状态。

何谓“痛”?中医的另一个诊疗理念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同时让学生对比认识“痛”和“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都含有“甬”这个字。“甬”就是道路的意思。所以“通”表示此路可以行走。那么“痛”表示身体的里的通道有病,被堵住了,不通了,所以就感到痛。

还可以提示学生“疼”和“痛”哪一个更厉害些?学生有的会说是“疼”。有的会说是“痛”。问问冬天的时候冷得时候会不会发抖?学生当然会说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汉语中“疼得发抖”是什么含义?学生一下子就知道这两个字表达的体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也明白哪个更厉害一些了!

接着说“疗”。这课刚好讲到了中医的诊疗手段之一——拔火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疗”的繁体字有两个,          。为什么会有两个呢?第一个病字头里面是个“乐”——病治好了当然快乐了;第二个病字头里面是治疗的手段——拔火罐。

从字的形式到意义,学生可以学得饶有滋味。并由此加强了对课文内容中中医内容的期待和进一步学习的渴望。

(三)通过汉字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并感受中国传统美德

汉字中有不少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从中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认识水平。例如带有形旁“贝”的一系列汉字“财,贵,贱”等,带有形旁“巾”的“币,帛”,带有形旁“金”的“钱,银”等,说明了古代中国社会使用货币的演变,从最初的贝壳到后面的丝帛以及金银。

对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德进行传播的一个过程。汉字的演化过程中,也融入了古人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宣扬。例如:“仁”字从人从二,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信”的右边是“言”,“言”表示人说的话,“言”要让人相“信”。体现了古人对“诚信”这一品格的赞扬和传播。

通过对汉字的析理和析源,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汉字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

五、结束语

在对外汉语中引入专门的“说文解字”环节,使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汉字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单纯的音与形分离,学习汉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下的过程了。而是与学习课文语法一样,不但理解了中国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到中国文字的魅力,同时也从‘字’这个侧面理解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王骏,胡文婧.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状况研究[J].双语教育研究,2015,3:45-50.

[2]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國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的关系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51-57.

[3]余又兰.谈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1:89-99.

[4]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语的教学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35-48.

[5]傅晓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3:31-46.

[6]李文治,等.字素拼合法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育与研究,1984,2:104-109.

[7]苏春景.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法实验的反思[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会议论文集[C].2006,4:342-346.

[8]石传良,罗音.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45-49.

[9]张艳,蔡永贵.汉字字族理论及其应用价值新探[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41-144.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文化元素对外汉语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汉字偏旁部首在改善留学生汉字畏难心理中的作用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