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文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师的广泛共识。为确保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具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准教学起点——开启有效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探究起点的确立。探究起点受制于学生前概念和已有的能力水平,而非教师单方面的意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定位学生的探究起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呢?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生活中的现象与事物已有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找准学生的前概念。
在执教《光和影》一课前,我让学生画生活中的影子来了解他们对影子原有的认识,发现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有一定经验:89%的学生在画影子的同时还画了太阳或者灯光,可见他们已经认识到影子的产生需要有光源;62%的学生在画影子的同时还画了物品,可见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影子的产生需要有遮挡物;画中还反映出学生已了解到影子会发生长短、大小和方向等变化。但学生的这些认识都是模糊的、碎片化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影子变化的规律,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
教师找准学生的探究起点后,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也是很必要的。学生触景生情后才会有探究的欲望,探究活动才谈得上有效。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影子画张贴在教室周围,让他们参观,课堂上让他们介绍这些影子画。因为这些是他们自己画的,所以他们想要交流的东西也就比平常多,在交流过程中我顺势追问:产生影子需要哪些条件,还有哪些奥秘呢?学生思索后,纷纷举起手,参与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可见,用学生的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使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而且此情境更贴近学生生活,能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影子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探究影子的兴趣。
优化教学时空——维系探究时长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程,才会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亲历探究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如果缺少了时间和空间的支撑,探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如何才能更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他们的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深入研究每个探究活动的目的,精简教学活动。例如《光和影》一课,我将设计的活动安排与教材中的活动安排进行比对(见表1)。通过对比分析,教师可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裁剪重组。将点状的小环节、小活动整合为块状的大环节、大活动,以便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长时探究。
其次,教师还需要在学生探究时进行适时指导,使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更有效的探究。《光和影》一课主要有三个实验活动,我在执教时,将三个小的探究活动整合为一个大的长时探究活动。实驗前,我先不进行细致指导,在做对比实验时可先让学生尝试“错误”,然后让他们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如此一来,教师的指导少了,而且把重点放在学生探究影子奥秘的实验和实验后的研讨交流中,以便将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时间最大化。
精选教学材料——创设探究条件
精选教学材料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执教《光和影》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的验证影子长短和方向的探究装置,就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探究“影子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一活动时,教材所提示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依次将光源放置在5个不同位置,光源的方向和角度就发生了变化,影子也会在方向和长短上发生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很少有意识地去控制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于是,我利用泡沫纸板、夹子和细铁丝组装成简易的探究装置(如图1)。学生借助这一探究装置大大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有的学生还惊叹道:“这就是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啊!”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探究的起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切实的情境,提供足够的探究材料保障,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任务,落实在课堂。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小学(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