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艳 佘金文
摘 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将“育新人”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之一。作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力军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形成重要时期,正确的“三观”是促使其更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的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基础;树立历史进步世界观,筑牢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石;引导和塑造科学人生观,成就道路自信基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披荆斩棘、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四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159-03
Abstract: To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is our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common mission of all kind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in our country.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took "educating new people" as one of the missions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s the main force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futur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ense of worth,view of life and world view. The correct "Three-value" is the key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more consciously connect their personal fates with the national fate and their personal dreams with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We should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culturalself-confidence, establish a world outlook of historical progress, build a solid theoretical self-confifence and 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cornerstone, guide and shape a scientific outlook on life, achieve road self-confidence, cutting through the thorn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strength of youth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Keywords: view of life; sense of worth; world view; four self-confidence
2013年“五四青年節”,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就提出:广大青年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可见,四个自信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对其期望最高的群体,同时其变动性和可塑性很强,要加强大学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个意识”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强有力支撑。曾经的国家领导人曾指出:“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均是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做不出成绩来的。”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全党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当前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个领域的急速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网络环境及市场经济等对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及稳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绝大部分大学生自幼缺乏吃苦耐劳训练,对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缺乏感知,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过度消费攀比、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及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于当前社会及当今大学生而言,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三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不仅体现出了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方向及目标更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信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统摄、决定和评判作用,并在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社会结构与制度之间起着导向、评价和凝聚功能。“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其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承担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就应当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以更加自觉的姿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一观点道出了文化自信的来源。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及其影响力大小是由这种文化所蕴含和弘扬的价值观是科学、高尚、进步程度及是否与国家、民族和人类文明进步趋势一致所决定的。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新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代青年在拥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承载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担起新时代追梦人和圆梦人的历史使命,将自身理想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文化自信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受到外来主义不断冲击,过去很长时间里,“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思潮涌动,少数人眼里的文化主流竟然是“去中国化”,尤其是在当前触手可及的网络环境下,各种拜金、娱乐至上、极端个人主义肆意流窜,当代人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不断被解构;外部环境上,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少数在道路自信方面还存在根基不牢固、缺乏理论及实践依据、社会责任感不强、思想及行为多元化等问题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把人的工作做好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法。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被诟病为“大而无当、大而化之”,其实这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在问题,而是我们的工作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思想政治路径与时代发展脱节导致的。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电视专题片《社会主义有点“潮”》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成功圈粉,这表明通过正确的宣传方式及正确的引导,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反而更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80后”思想政治课教师徐川,努力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成为青年学子追捧的“网红人物”。两例成功的实践启示,高校在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的过程中,多讲故事少说教,就更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厚土”,真正入脑入心。
二、树立历史进步世界观,筑牢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石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身、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和看法。世界观对人的感知、回应和评价世界的基本立场及态度产生影响,任何不落到世界观层面的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先进的科技知识都不会转化为个体的积极行动。历史的演变,中国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变革,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获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有识之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一系列的变革运动应运而生,有晚清的戊戍变法、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20世纪初,中国模仿西方的多党制,有几百个党、有宪法、有议会、有总统,但却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生灵涂炭。直至十月革命的炮响给中国送來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者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从十年内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最终带领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2]。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中明确提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然而,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历史的了解和感知也仅仅是来自于信息的浏览和阅读,并由此可能引发一些情绪的短暂波动[3]。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三、引导和塑造科学人生观,成就道路自信基业
大学期间是人生观形成并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眼界和阅历的开阔,其对问题认识的能力和思考方法更加理性,逐渐形成自己的人身观系统。人生观由世界观决定,它包括幸福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道德观、苦乐观、生死观等多个方面,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及人生价值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触手可及的网络及新媒体带来海量信息及知识的同时也加速了负能量的产生和传播。一项调查显示:消极的人生观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对较大,有部分大学生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房价高、就业难、理想是空谈”的悲观主义、“人生苦短、享乐至上”的享乐主义表示赞同,其中对享乐主义赞同人数比例高达33.9%,赞同悲观主义人数比例达21.8%[4],明星、上帝、金钱、权力等物质的、虚幻的东西成为部分大学生“追捧”的对象。这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极度消极的人生观,显现出当代大学生在道路自信方面还存在根基不牢固、缺乏理论及实践依据、社会责任感不强、思想及行为多元化等问题[5],各种“主义”的产生让部分大学生开始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及“历史虚无主义”更适合个人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因此,要增强青年一代大学生道路自信,就必须引导和塑造科学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善于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纠正“主义”错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人生目标来实践道路自信。
四、结束语
没有形成正确“三观”的人才是走不远的。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就青年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新要求[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引导和塑造大学生建立科学人生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产生坚持不懈的动力,抵制腐朽思想,确保正确的人生方向;倡导正确的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正确的人生观与积极的人生实践有机结合;倡导积极为社会尽责、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奉献精神、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对国家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成就道路自信基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4.
[2]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16(5):33-41.
[3]徐永春,徐向阳.从教育应回归生活谈高校大学生世界观教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4):97-99.
[4]董祥宾.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基本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2:90-93.
[5]李抗.大学的道路自信教育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Z].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