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昆明广播电视台品牌民生新闻栏目——《街头巷尾》为例,作者用自身经历,通过几个或被抛弃、或急需救助孩子的采访案例,来论述现场报道中如何敏锐观察,掌控全局,抓住细节、找出亮点,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关键词】现场报道;出境记者;长镜头;同期声
电视现场报道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多见于当时的战地报道中。在和平环境中,现场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为观众呈现突发现场的真实状况,记者还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现场解说、现场调度等方式传达给观众,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需求。在现场报道中,长镜头的使用,现场同期声的捕捉,都可以抓住现场最精彩、最感人的瞬间,不仅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下面笔者将通过几个遭遇不幸孩子的采访案例,逐一展开在现场报道中捕捉亮点的几个瞬间,和大家分享现场报道的魅力所在。
1. 现场解说及时到位 扣人心弦震撼人心
现场报道是一种直观的报道形式, 记者不能只知道“说”,更要学会用眼睛去“看”,学会用“心灵”去感受,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住现场感人的瞬间,从而使报道与众不同,深入人心。
一个炎热的夏天,栏目组接到消息:一个严重烧伤的小女孩被送进医院后,父母就消失了,再也联系不上了!
我和摄像来到某医学院烧伤科时,医生并不怎么配合,让我们隔着玻璃拍了一下躺在病床上的孩子王会兴,告诉我们:可能是因为医疗费用的问题,父母抛弃了孩子,这种情况在医院里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当晚,我以《烧伤儿童小兴 急寻亲生父母》为题,报道了事件的始末,同城纸媒也纷纷跟进。可是,小兴的父母还是没有出现。第二天,我和摄像再次来到医院,对值班医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医生同意我们换上“白大褂”,近距离与小兴面对面。
走近小兴时,只见她全身几乎都被纱布包裹着,只露着圆圆的小脸蛋,大大的眼睛瞪着天花板。奇怪的是,小兴一动不动,既不哭也不闹……我示意摄像赶紧抓拍孩子发呆的表情,并拿起话筒,现场与医生开始了对话:
记者:孩子的伤情严重吗?
医生:很严重,全身三分之二烧伤。
记者:我听说烧伤是非常疼痛的,为什么孩子不哭也不闹?
医生:昨天还哭闹得厉害,今天不知为啥,可能哭累了吧。
此时,我突然意识到,小兴并不是哭累了,而是盼望父母回到她身边,一天一夜的等待让她有些绝望。我示意摄像把镜头推上去,并及时配上现场解说:“此时的小兴不哭也不闹,看到我们也面无表情。也许,比起全身三分之二烧伤的疼痛,小兴的心更疼更痛,她多么希望父母回来,陪她一起度过这生命中最难熬的时刻!”
当晚的报道出来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热心观众纷纷伸出援手,捐款为孩子治病,而孩子的父母也终于出现了。他们忏悔道:因为家庭困难,面对巨额的医疗费,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当他们从电视中看到孩子不哭不闹,绝望地瞪着天花板时,再也忍不住了,哭着跑到医院、回到了孩子身边。
在这个案例中,记者通过现场的仔细观察,用“心灵”去感受,捕捉到孩子全身三分之二烧伤却不哭不闹这一细节,从而延伸到孩子的内心活动,现场采访随机应变,现场解说更是及时到位,达到了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效果。
2. 长镜头的大胆运用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长镜头是电视的一种拍摄手法,它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个画面进行连续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不仅能表达记者的特定构思,也可以冲击观众的听觉和视觉,达到一种情感的堆积,进而感染观众、感动观众。
在某家幼儿园里,有个名叫小通的男孩,母亲把他送到幼儿园全托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几个月过去了,费用早就到期,但这位母亲留下的联系电话却无法接通。无奈之下,园长拨打了我们栏目的热线电话,希望帮孩子找到母亲。
小通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看上去机灵可爱。除了性格有点孤僻,其它一切正常,没有任何疾病,也没有任何缺陷。
这么好一个男孩,为什么会被父母抛弃呢?这或许是新闻的切入点,但现场报道的过程并不顺利,小通不和小朋友玩,不说话,也不搭理任何人,总是一个人默默摆弄玩具,偶尔把玩具乱扔一气,偶尔发发呆。
当晚的新闻播出后,反响平平,小通的亲人并没有现身。为了帮孩子找回亲人,我们不愿放弃,决定继续跟踪报道。
为了增进和孩子的交流,我把女儿的玩具拿到幼儿园,小通也不客气,来者不拒,自己玩得不亦乐乎……渐渐地,孩子不再拒绝我,见到我时会笑一笑,有时我还可以抱抱他。园长说:孩子把你当亲人了,你不在时,还会跑到门口张望,估计是等你来呢……
隔天,我带着专门为小通买的玩具枪出现时,他张开双臂、飞快地朝我跑来……抱起小通的瞬间,感觉就是抱着自己心爱的孩子,而意外也发生了,小通紧紧抱着我,亲了又亲,一会儿脸一会儿脖子,久久不愿放手,我赶紧示意摄像用长镜头跟拍……在后期的剪辑中,我大胆使用了这段长达25秒的镜头,而这段感人的画面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熱心观众纷纷要求领养小通,而小通的母亲也终于现身,她说,看到小通把记者当亲妈时,心里十分难过,也非常自责。她承诺,纵然孩子的生父不认他,自己一个人背着“未婚先孕”的骂名,也要把孩子抚养长大。
纵观整个追踪报道,事件的转机是因为一个长镜头的使用,盼望亲情的小通把记者当成了亲人,性格一向孤僻的孩子,突然抱着记者亲了又亲,久久不肯松手,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唤回了孩子母亲的心!长镜头的使用,不仅表达了记者的特定构思,也完美呈现了记者的审美情趣,达到了以情感人的理想效果。
3. 现场画面与同期声的完美结合
现场报道为观众提供的是最鲜活的现场见闻,同期声的使用,不仅能加大说服力度,更能客观地表现事件本身,比单纯的画面配解说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通过现场同期声的恰当运用,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现场与观众在时间、空间、情感上的距离,充分展现声画统一的魅力。
因车祸严重受伤的小寻,被医生救回一命后,却因为疤痕体的原因,没法正常排尿。为此,小寻做过多次切割手术,初期效果不错,但随着孩子的伤口复原,新的疤痕就会再次长出来,慢慢堵住孩子的尿道,每次排尿都痛苦万分。
我们来到小寻家面对面采访孩子母亲时,意外传来小寻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原来,我们赶上了孩子痛苦撒尿的瞬间,采访当即被打断,我示意摄像不要关机,继续记录孩子的哭喊声,而镜头则对着泪流满面的母亲。后期制作过程中,我又加上小寻痛苦的面部表情。节目播出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一家私企主动联系我们,愿意出资让小寻前往上海一家可以治愈疤痕体的医院治疗。
现场报道中,记者在与被采访者进行交谈时,现场的同期声成为画面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记者和当事人进行的是面对面交流,观众自然而然也介入其中,产生一种置身现场的参与感。这时记者不仅要完整记录受访者的谈话内容,还要记录下现场的环境音响,如小通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同期声,能够使观众对现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具有身临其境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结束语:在自媒体满天飞,传统媒体被严重挤压,新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现场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每一个现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如何在现场报道中抓住观众,不仅考验着每一位现场记者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着现场记者对全局的掌控能力和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成云.浅析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和运用-《新西部(理论版)》-2012(6)
[2]夏令.纪录片中的“再现语体”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张翠华(1970.12-)女,汉族,籍贯:云南,大学本科学历,主任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