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芝
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幼儿园基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这一根本认识,引发了“重新认识儿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讨论。基于我园正在实施的蒙台梭利教育园本化实践,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我们形成了以下理念: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自我建构、自我学习而成长;教师是环境材料的提供者,是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协助者等。我们认可“教育不是讲授,更不是灌输,而是帮助”。理念和想法是美好的,但实现理念的过程是漫长的。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看到孩子任务完成比较慢,就忍不住包办代替帮他干了;看到孩子犯错了,就忍不住开始说教唠叨。这并非个例。如何在真正意义上重新认识儿童、实施理想的教育,就成了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直面的问题。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随着《纲要》和《指南》的深入实施, 在大部分教师思想上认可了新的理念的情况下,我园以“如何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和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为突破口,推动教师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在促进幼儿有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让幼儿成为一日生活的小主人
幼儿才是发展的主体。在理念转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一次次现场观摩研讨,引领教师重新以“幼儿是生活的小主人”的视角,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环节:入园、饮水、一日三餐两点、如厕、盥洗、午休、散步、离园。
以新的视角关注下来,方才发现教师包办代替多、催促孩子多、幼儿被动等待多。为了让教师消除经常忍不住“包办代替”的急躁行为,我们提出了“放慢脚步、示范和等待”的行为要求。从小班开始,每一个生活环节,都放手让孩子先做,穿脫外套、放物品、搬椅子、接水等。教师只需示范、适当协助,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无限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来。
如何示范、帮助孩子?半日观摩中,我们根据实例进行讨论。例如,有的孩子经过几次尝试后,衣服的拉链总是对不齐,插不进去,拉不上,这时教师就要走近孩子,用缓慢、清晰、分解步骤的动作给孩子展示拉上拉链再拉开的完整过程,然后用信任的眼神、温和且肯定的语气,请小朋友试试看。教师继而退出,关注其他小朋友,实则默默关注着拉拉链的孩子,等待其多次尝试后的成功……
记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讲过,在国外听到最多的词是“等待、等待”。而我们听到最多的话是“帮他一下,快给他穿上”。教研中我们引导教师讨论“两者的差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我们太站在成人的角度注重高效和结果,而没有着眼于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发展”。教师真正明白了,等待是管住自己忍不住去包办代替的手和说教的嘴,有了教师的等待才有孩子在无数次反复练习中的进步和成长。
从区域活动中发现有能力的学习者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游戏)者。在我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以这个理念为切入点,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教师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给孩子时间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权,孩子会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成长的。教师要做到“能让孩子做的就让孩子去做,能让孩子想的就让孩子想”,教师的角色是环境的准备者、观察者、幼儿学习发展的引领者,教师要学会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学会根据关键经验分析、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支持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和发展。
我园的区域活动从无到有,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发展,各班区域活动既有蒙氏教育理念主导下的日常生活操作区、感官教育操作区、数学教育操作区、科学教育操作区、语言教育操作区等学习型区域,也有满足幼儿创造、想象等多种发展需求的游戏型区域,如美劳区、娃娃家、建构区、小医院、小超市等。
教研中我们发现把区域种类和数量简单创设出来是容易的,但能够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不断丰富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材料不易,能够发现问题生成新的活动,引发新的学习不易,如何观察、如何真实地记录幼儿行为,客观评价幼儿、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更不易。解决教师们实践中的困惑,是园本教研的使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加大了区域观摩研讨教研力度,周周进班观摩研讨,聚焦关键问题,帮助教师推动区域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例如:针对大班“小超市”活动区的观察教研。
大一班的游戏区 “小超市”自开张以来,深受孩子喜欢。一次教研中我们观察到,小超市游戏区的游戏太假,只是浮浅地走过场,内容单调,而且孩子们不能真正理解购物及钱币的实际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结合大班孩子实际能力水平,决定将超市区域活动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设计了超市购物系列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们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和简单的换算关系。
②使用人民币的一天。模拟交易活动,经孩子们讨论,确定每人领取10元人民币(5个1元和1个5元),从入园早餐开始每一项活动都要付款,同时打扫卫生、自己整理床铺、做老师的助手、帮助小朋友等都可以获得不同数额的钱,如果有人违反规则就要接受一定金额的处罚。
③了解超市。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超市的布局,各种品类的商品以及超市里的规则等。
④制定超市购物计划。要求每个孩子思考准备购买的商品,并以绘画或文字符号制作超市购物计划。
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家长下发了超市购物实践活动倡议书,要求家长给孩子30元各种面值的现金,特别提醒家长:钱币的支配权完全由孩子做主,家长不可以要求孩子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
经过一周的系列准备活动,超市购物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了。按照约定时间,孩子们带着提前准备好的30元钱,由老师带领来到了约定好的超市。第一次自主购物,孩子们异常兴奋。活动中教师按照预定计划,只带领孩子们熟悉超市整体环境,做好观察者,扮演既不干预孩子又能随时满足孩子请求帮助的协助者角色。由于孩子们完全自由、自主购物,教师能够更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孩子行为,如有的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商品就往购物篮里放,有的拿起商品仔细观察后决定要不要,还有的始终没有选购商品(奶奶说小孩不能随便乱花钱),有的根据价格默默计算着钱是否够用……
结账环节更是显示出了孩子的差异,教师观察中发现,除了未购物的一个小朋友和看标价购物的两个孩子,其余的孩子都选了满满的一篮子商品,收银员喊出“请交178元”“请交89元”……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孩子在纠结留哪个去掉哪个,慢慢腾腾,不舍得退回任何一件商品,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课堂教学、低水平的假游戏无法达到的,在孩子们成长的同时,老师们的观察意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解读孩子行为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