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三个方面,一个是国际环境,第二个是中国经济目前自身总体运行的情况,第三个就是宏观政策总体的取向,从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美国经济增长未来三个季度看淡
全球经济增长在2019年出现很明显的放缓。首先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在一季度表现还不错,但是从内在一系列因素分析的话,比如说投资以及消费,在一季度并没有出现很好的改善,相反还有所疲弱。一季度美国GDP增速超过3%,其实最大的贡献还是贸易方面的因素,它的进出口逆差在减少,这对于美国经济是有帮助的。但我们看到,2018年以来,美国后三个季度的GDP总体运行是趋于放慢的。所以,既使是2019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状况还不错,但是大家对它未来三个季度运行的判断,基本上是看淡的。也就是说,恐怕很难再达到3%以上的增长,可能全年增速大概在2%到2.5%,就是会比2018年增速低一点,2018年是接近3%,也沒有达到特朗普在上台以后提出的经济增长的目标,那就是在3%。
第二件事情,就是美联储的加息已经到了尾声。去年加了四次,这一轮从2015年底开始加,加到去年底,一共加了九次息。可以说,这一轮美联储的货币正常化过程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现在的利率水平,所谓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是政策利率,已经达到了2.25%-2.5%的区间,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利率水平想要达到的一个正常区间的下端,也可以说是基本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
考虑到美国经济2019年会有所疲弱,特朗普要竞选连任,希望美国经济有更好的表现,所以他再三强调,联储不应该再加息。这种现象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来没有过,美国总统干预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它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毫无疑问,他是为接下来竞选连任考虑的。
对于特朗普来说,有很多长远的目标,他在竞选时候提出来的对选民的承诺,很多都是属于长远的。从短期来看,所有的一切东西都会放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最重要的是能够竞选连任。如何能够把经济这艘船平稳地运行到2020年,对特朗普来讲是当前首要的一个任务。
出口区域结构“东方不亮西方亮”
从我国整个经济运行总需求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讲“三驾马车”,一个是外部的,出口的情况。我们在观察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数据,现在官方用的首先是人民币,后面是美元。我觉得,观察出口这个问题的时候,用美元来表示整个贸易运行的变化,更加实际,更加容易看得清楚。因为我们所进行的对外贸易,其中80%以上的支付结算用的都是美元和其他的外汇,而不是人民币。
4月份的出口是有所回落的,但如果把去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考虑进去的话,目前出口增速出现的回落,应该说不在大家整体预测之外,大家都是预期到了。为什么?去年贸易战开打之后,出现了一种“抢出口”的特征,所以在2018年5月份一直到11月份,半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整个出口增速是很快的。但这种抢出口的状况必定会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显示出它对贸易负面的影响,因为它把未来的很多需求拉到去年做掉了。因此,2019年第一季度甚至于第二季度,整个出口会出现比较疲弱的状况。但即便如此,中国的出口从此就趴下了吗?
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出口的区域结构正在发生“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状况。从最近几年来看,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今年又出现了新的情况,那就是“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国家贸易继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和东盟、欧盟之间的贸易保持了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是不错的。所以,对美国的出口增速是下降,但对欧盟、东盟都在上升。现在欧盟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到我们整个出口的大概15%多一点,过去美国是最大,或者欧盟最大,这两个经济体互相一上一下。现在美国的比重下来了,大概占到11%多一点,东盟的比重上去了,达到1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整个比重快速上升,将来有希望要超过10%。
在这种情况下,既使我们去美国的出口会受到一系列的障碍,甚至有些挫折,增速会下降,甚至一个阶段是负增长,但也不会使得我们整个出口遇到非常大的问题,并不是像过去我们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非常大的,占的比重最高的时候要达到三分之一。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大量的贸易顺差,一年中间的贸易顺差100%以上是来自于美国这个市场,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整个贸易的顺差,可能不到50%是来自于美国这个市场,虽然还是最大的,但从贸易的规模来看,美国市场已经降到了第三位。所以,对于未来的这种多元结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状况趋势发展还是比较明朗的。
我们不必对中国的出口太过于担心,关键是我们出口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工业制成品,各种不同级别的,一般的、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中高端的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还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等等,在国际市场上有了非常好的地位。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人跑到日本去买东西,大家注意,在日本买到的东西,可能不少是“中国制造”,过去在美国就是这样,买回来的东西一看是“中国制造”。日本的技术水平是一流的,中国的产品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质量接近日本这些产品的质量,但价格是日本同类产品的一半不到。所以,我们认为出口,在2019年和2020年,可能增速会有所下降,但总体相对比较平稳。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物价,因为CPI最近几个月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升。CPI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在2%以下,最近这几个月都上了2%,4月份是2.5%。之所以出现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主要是猪肉和蔬菜以及水果。蔬菜问题不大,因为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价格不可能大幅度持续上涨。
猪肉有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猪周期,今年一季度猪的存栏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还有能繁母猪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样一来,直接供应的猪肉数量在减少,能繁母猪数量也减少,这个状况必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供求关系失衡。中国是一个猪肉消费的大国,全球主要经济体消费的全是以牛肉为主,猪肉非常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第二个是非洲猪瘟病,对我们市场也有影响。这两个因素,导致了整个猪肉的供给出现了持续回落的态势。
国家有关部门也做了一个预测,今年年底可能是猪肉价格最高的阶段,这样一来可能会带动食品价格的上涨。但食品价格在CPI当中占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所以CPI不会出现太明显的上涨,最高的时候可能会突破3%,政府的目标控制在3%。但实际上,猪肉价格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甚至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关的替代品出现上涨,这个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PPI目前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一个拐点,这是一个好现象。4月份,PPI同比增长了0.9%。之前有过一阵子红线在0以下,那就是工业领域的通缩。对于企业家来说,毫无疑问,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往下走,那投资积极性就比较差。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是温和向上的,利润就会有所提高。对于经济运行来说,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PPI温和上涨,比如说现在的0.9%,高到1%甚至于2%,都不算很高,是一个温和的上涨,这个对于经济来说是有好处的,同时也是经济运行出现好转、需求出现上升的体现。
逆周期宏观政策的调节没有改变
刚才我们分析了外部的环境,还有内部的总需求,各个领域变化的情况。应该说,现在总体的变化出现了经济企稳向好的明显迹象。当然,有些数据还不是太好,到二季度还会出来更多的数据慢慢向好的一面转变。比如说有关企业的利润状况,在一季度到4月份已经有了改善,首先谁改善呢?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主要是国有企业,利润改善已经出现了。随着大企业利润改善以及整个需求运行情况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在转,接下来民企和小微企业的改善也会逐步跟进。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会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去发展,也就是说不会更坏,只会进一步地有所改善,这个和前期一系列政策推动是有关系的。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将近14亿人的大国,人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整个需求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增长还是有潜力的。因此,关键是政策要对头,政策要适当,避免有大起大落。现在宏观的政策,2019年已经很明确了,我们看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等等这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其中最重要的是,今年增值税调降的幅度比较大,同时货币政策也保持了逆周期调节的取向。
在最近这一个月,中央和国务院有一系列重要的会议,比如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比如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关经济问题的表述,还有中央财经委员会季度例会,都透露出非常重要的政策导向。市场曾经有些解读,有的认为现在政策要收了,流动性不会宽松了等等。我们认为,这个解读可能并不是十分的确切。
首先,我们认为逆周期宏观政策的调节没有改变。这三次会议中间,政治局的会议没有提这句话,但最后一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也是总书记参加的,总理也都在,总书记是财经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是总理,在这个会议上定的调子,还是要坚持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现在经济有下行压力,我就反向用政策来进行推动,阻止进一步下降,使经济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如果现在经济非常热的话,对不起,要收紧了,现在远没有到这种状况。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而且,最近我们看到短期的资金市场利率水平还在进一步地下降,这两天降到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这些都表明,流动性是比较宽裕的。我们开始的时候就讲了,怎么观察货币政策最终的结果?看利率,利率上去了,就说明有点偏紧,利率下来了,说明是在松动。政策总的来说,没有发生方向性的变化,逆周期调节从现在到未来一个阶段,甚至于从今年一直看到明年,总体来说,我认为大的框架不会改变。明年也是非常关键的,今年当然也十分重要,政策保持平稳性,能够使得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这是至关重要的。
货币政策最终还是会松紧适度,内外平衡。这次也加了一句,预调微调,也就是说,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从影响预期的角度,政策做一些预调微调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货币政策最终影响的是金融,而金融往往是经济运行的一个先导数据。比如说,2018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出现松动,准备金率不断地下降,利率水平开始下行,然后整个信贷增速在加快,就可以预期未来经济运行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我们就已经看到了,接下来二季度会进一步看到2018年以來实施的逆周期政策调节效应会逐步地显现。
(本文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第五届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上的演讲,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