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教育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科目,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做好创新工作。就拿小学数学分数一单元内容来说,小学数学中关于分数的教材版本较多,本文主要是根据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分数内容出发,并依据分数不同层次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解,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多层级理解与教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事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多层级理解;教学;北师大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对其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高。小学数学一直是所有课程中的重要一门,其对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分数中多层级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够通透地了解课本内知识,所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此方法进行完善,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分数相关知识。因此,本文就从北师大的小学数学分数教学内容版本出发,简要探究关于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多层级理解与教学的内容。
一、关于小学数学分数多层级理解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课程,分数的理解方式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层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令学生首先学习整数,而后再进行分数的学习,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小学生可能会将二者混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分數差异性概念,加强其理解能力[1]。教育界某著名学者表示,数学分数的理解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出发。例如份数以及分数中比和商的问题,还有公理化问题,都应仔细分析。其中,绝大部分的小学生更能理解分数中份数的含义,而对“比”等相对较为抽象的分数含义却一知半解。
二、北师大版本中分数内容的解析
小学数学分数内容版本较多,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以北师大版本为主。其中分数内容主要是根据层层递进的形式供小学生形成理解思维,而比较注重的两点为分数基本概念和运算,分数运算的分析较多,所以篇幅较大。北师大版本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为生活化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将现实生活和课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算。例如,利用物品打折的问题进行数学运算,令学生从中了解到数学的魅力;也可通过学校操场来描述校园面积等,在分数乘除法运算中,进行例题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调动课堂积极性,同时令学生养成热爱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实际找出运算规律[2];如在“分数及分数乘法”章节内容中,根据“分数乘分数,先进性分子乘分子运算,再进行分母乘分母运算”的运算法则进行例题教学。
三、多层次理解教学
(一)从分数中“份数”层级进行理解
小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数学中分数这一概念时,一般是通过“份数”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指导:令学生将某一整体进行划分,分出大小相等的不同份,由此得出这些“份数”即为分数。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可局限于整体平均分环节,而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解,让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更清晰地学习到知识。
例如,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地运用道具,将三个苹果作为一个整体,而后把六个苹果当成另一整体,此时,两个苹果为三分之一,但在不同的整体中,其所代表的苹果数量也不同。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考虑这些整体和分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值概念,进一步弄清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这一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习。
(二)从分数中“商”的层级进行理解
在这一理解教学中,教师应令学生了解分数是从除法中而来,小学中分数即表示两个整数相除所得的“商”[3]。例如,教师可将两件物品平均分给三个学生,学生们大都懂得需要用除法来进行解答,但最后会发现无法得出整数。对于这一情况,很多小学生会存在疑虑,此时,教师应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让学生从“商”的角度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即可将事物教学变为语言教学,进行细致的讲解。
(三)从“比”的层级进行理解
从“比”的层次对分数进行理解相对来说更加困难,虽然分数与比可以被视为相同的数值,但含义存在很大区别,所以不易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篮球比赛得分之比进行说明,令其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可重复相加,从而进一步对分数中“比”的含义进行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诸多难点,分数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在进行分数教学过程中,应从分数多层次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只有理解透彻,才能够真正地掌握一个知识点,从而使教学基础得以牢固,自然而然地,数学思维也会随之增强。本文从北师大版分数内容方面对分数多层级理解进行了研究,希望学生可在此基础上,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荣.小学数学多层级理解教学探究 ——以分数教学为例[J].新智慧,2018,(36):31.
[2]潘越峰.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多层级理解及其教学分析[J].神州,2019,(21):174.
[3]杜雪剑.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多层级理解与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8,(2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