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走进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初中数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其学习过程,而且对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形思维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的的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思维,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来讲,它既迎合了新课改“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信息技术提供的感官上的综合刺激,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保持。另外,信息技术本身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等特点与数学知识本身抽象、复杂的特性巧妙的形成一种潜在的互补,并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教材讲解的枯燥性等弊端,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数学思维,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那么,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积极作用是教师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将从“丰富教学形式、培养立体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三个角度入手,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多样化是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而且也让数学内容变得丰富而形象,让学生能够获得感官愉悦的同時,也能享受数学知识中的乐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心理结合起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课内容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和教具相结合的方式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赋予各边长一定的数值,让学生思考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将两个边长的平方与斜边的平方做对比,比如“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测量它的斜边长度”让学生自主总结“勾股定理”公式。之后,我再利用教具为学生形象的演示多媒体中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在多媒体的协助下,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重点知识。
二、培养立体思维
立体化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显著特征,同时,应用信息技术也为学生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数学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特有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这一基本特性,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多重沟通,并反馈给教师自己的问题和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转换思维,我会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利用三维动画、PPT等优势为学生精心准备教学案例,比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并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进而让学生根据案例自主分析总结旋转的性质。之后,我还会为学生设计关于旋转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通过屏幕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形转化、立体化等数学思维。
三、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缩短教学的周期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从教学到练习,缩短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过程。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等手段巩固自己所学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课知识时,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一个球类概率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主动去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以及应用,以此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我还会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做练习题,并将答案以微信的形式发给我,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做到与学生有效沟通,保证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所带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能过分的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讲解,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注意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上的应用策略[J/OL].学周刊,2019(19):143
[2]邹团军.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