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当下统编教材不足之处,借鉴民国教材生活化、平实化的优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地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辅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字、文学、文化的内涵,从而接通语文课堂的生命线。
关键词:部编教材;生活化;地域文化;主题探究;比对体验;学习辅助
前鉴与反思:近来民国老教材受到热捧,也为我们这个骤变的时代,带来一眼清流。这些文本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文质兼美,熏陶心灵。既是美的享受,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解读和训练。我们可以看到这样鲜活的语言:
“秋天的四野
秋風起天气凉
秋云淡淡雁成行
棉田白稻田黄
秋天的虫声
好像银笛吹小曲
纺织娘声音大梭梭拉拉
好像布厂里纺面纱
金铃子声音清丁丁令令
好像学校里摇小铃
唧唧唧铃铃铃
秋虫的叫声多么好听”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这里没有“凉凉”,也没有“傻白甜”,更没有“蓝瘦香菇”这样网络庸俗语言,也不会故作清高,晦涩难懂。有的只是气质,是生活。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能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生活气息和自然张力。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风云时代,这些教材内容丰富,平实不乏深度。杨绛、冰心这些文学大家也正是受沐其泽。这些文字从不板着面孔教育人,而是以一种特有的童心,以纯真的口吻讲述着人性、修为、自然……真实亲近、劝善向上,写给孩子,更写给成人。
反观今天的部颁语文教材,虽然已有长足的进步,沾了些地气,也有意识的注重了文化修养的培育,但大一统的思维模式、以及远离一线教学实际的策划,较长周期的审定,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文本内容的延伸,导致今天的语文教材仍存在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一些内容甚至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完全背离孩子认知的规律;而有些文字内容一味拔高,深涩难懂,与当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距太远,尤其是缺乏生活体验的比对,在理解作品时,学生是在吃一碗碗的“夹生饭”,更不用说去欣赏美了。而这样往往让教授者、让文学走向孤芳自赏的境地,语文课变成了猜谜游戏和一种隐秘的心灵冥想。尽管网络讯息繁多,但这些没有生活温度的数字化信息,并不会真正触及心灵,更不可能出现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美好情景。
创想与探索:丰子恺先生曾说:万般滋味,都是生活。而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用最简单的漫画和简洁的文字,将一个个负有情味的生活场景烙印在了每个读者的脑海里,力透纸背、娓娓道来。著名红学大家俞平伯先生也曾评价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由此看来,凡带有生活之趣的文字、文本、文学才真正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而这样的生活情趣更是遍布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以重庆城市特色文化为例,重庆学生对于重庆历史文化的感受远不如巴渝美食来的更有意趣。因为饮食男女既是生活必有,更潜伏着悠远的情愫和文化的基因。
而就在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教材里,就有以民俗为主题的文本学习单元,而民俗又是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语文学习。然而,囿于学习模式的局限,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作家笔下的民风民情。毕竟缺少了很多生活体悟和比对,而如能开展“寻找家乡老味道”主题学习活动,学生就能发现很多文化现象、文学渊源、文字场景俯拾即是。例如:北碚缙云的怪味胡豆,曾经吃得老舍五味全开;星临轩的牛肉,曾经成了郭沫若在渝的宴客佳品;允丰正的渝酒,让丰子恺安居沙坪小屋吟诗作画;求精对面的卤菜,诱得张大千单手畅游嘉陵江……这些雅士俗事依然为人津津乐道。这样的有温度的文化探究,怎能不会引起共鸣?!而当孩子们带着这样的兴味出发,哪里还担心不能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乡情呢?!而这样类似的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特点主题学习活动对于重庆这样辖域辽阔的直辖市来说,这样生活化的文学探究素材更是取之不尽!比如在学习说明文单元时,涪陵地区的学生便可以开展的水文化、桥文化为主题的延伸探究;讲到小说《三国演义》时,丰都的孩子可以开展“三国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探究、讲到古文《曹刿论战》时,合川的孩子可以开展“古代军事文化”等主题活动。学生结合当地生活化的语文主题探究研习,在熟识的生活背景下,整理类似的生活体验并和文本进行作比对,便能更深入的了解文字的情感和内涵。而这样的地域文化资源其实和当地的实际生活唇齿相依,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映照。
丰子恺先生说: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先生也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 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其实,生活的书本远比承载其的文字智慧的境界的要大得多我们如今所做很多事是在缘木求鱼。诚然,一些活动的开展看似脱离对文本文字的单纯探究,但脱离生活滋养的文学又能在学生心中存活多久呢?!语文本就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正如在那个时代,哪怕就是生活中的食物对于画者,是灵感,更是艺术。纵然世事变迁,社会跌宕起伏,总有人肩负传承,好让后人能在一脉余香中,铭记一个时代的文化背影。
我们不愿看到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冷血文字解剖者,更希望他们能有柔软丰富的内心、悲悯兼济的胸怀,坚强不屈的脊梁,面对世事纷扰的时候,还能有诗和远方。诚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的: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