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美工区 滋养创造的萌芽

2019-09-10 07:22王妍妍
教育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区角美术创设

王妍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然而,从目前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情况来看,很多一线教师并不了解材料如何设计、制作与投放,更不清楚如何在活动中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个别化学习。针对教师在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我们邀请专家从实践层面给出指导。

教师桃子:在创设美工区环境的时候,我们会依据书中的内容进行设计,让孩子们进行多主题学习,比如创意抽象画、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等,但感觉幼儿的创作一直停留在浅表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调整?

孙贺群:首先,可以确定美工区的阶段性主题。根据主题来更换和创设美工区环境,引导幼儿进行美工区活动的开展。开展活动后,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反应,再决定是否更换主题。如果幼儿兴趣浓厚,教师可以进行一定周期的主题活动,组织幼儿继续深入学习,而不应频繁更换主题,让幼儿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如果每周或是每个月有固定主题,幼儿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和探讨,既能激起幼儿对美工区的兴趣,又能让幼儿通过活动学习相关知识。

其次,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创设互动墙,让幼儿加入,从而迸发新的创意。同时,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参与材料的制作,吸引幼儿的兴趣。教师对幼儿活动进行适当的记录,关注幼儿的兴趣、反应,反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材料投放以及环境创设的适宜性,来调整美工区的主题以及环境的创设。

教师方方:活动中,我会尽量陪伴在幼儿身旁,看着他们活动,协助他们寻找材料,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但孩子们对材料的运用依然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指导与陪伴的互动形式出了什么问题吗?

孙贺群:这种互动形式需要调整。美工区活动主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活动由幼儿自主选择发起,教师也可以通过投放材料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与当前教学活动内容有关的美术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是观察者和指导者,需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在观察环节,教师应适时顺应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脚手架”,尊重幼儿自发的审美感受与表达方式。

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应该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具有难度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不然幼儿容易失去对活动的兴趣;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而当幼儿快失去信心时,要及时介入帮助,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教师在活动前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种类要丰富,并且实时更新;在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感知材料、寻找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师不应该帮助过多。教师在活动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起到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

吴荔红:教师指导幼儿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实际的需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给予满足孩子发展需求的回应,不能进入“看”孩子这一个模式。应关注幼儿在活动当中的行为表现、存在问题,根据不同的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有些要提醒,有些要启发、引导,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鼓励、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教师冰冰:在美工区投放材料时,我們比较注重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让孩子们反复进行涂色、剪纸、折纸等活动。但幼儿的经验并未有明显的积累和变化。怎样在提高幼儿技能的基础上,兼顾他们的经验获得?

孙贺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首先,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经验的获得,选材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有目的的提问,教师的适时提问关系到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及对相关内容的思考。例如让幼儿用不同材料粘贴出自己的家,教师要提出问题:“你的家里都有什么?如果给你足够的材料,你还想在家里放些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材料,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其次,教师要鼓励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获得更多经验与技能的提升。

吕耀坚:一般来说,教师的角色是多维度的、动态的。幼儿进入美工区活动,且周期较长的话,教师的角色应该随着幼儿活动内容的推进而持续发生变化。当幼儿进入美工区角初期,对材料还不熟悉,教师应更多承担起支持的作用,偏重于帮助他们获得某种技能。同时要了解,教师对幼儿感知、欣赏、表现等不同层面的支持策略是不一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教师看到幼儿的进步之后,应给予幼儿多种选择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创作和环境创设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通过区角活动获得多层次的美感、经验和情绪体验。要知道,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诊断者和协助者,可以尝试对美术区角的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变换,这种变换可以根据美术活动的主题、季节、节日等因素进行微调,使美术区角既保持本班的固有特色,又带给幼儿新鲜感。

教师方方:在投放材料之前,我会考虑材料数量是否充足、样式是否新颖、在艺术创作中是否容易出效果等问题,这样投放新材料后,幼儿开始非常感兴趣,但总是“三分钟热度”。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更适宜地投放材料呢?

孙贺群:材料提供的优劣与多寡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创作。材料过多容易产生杂乱、拥挤感;材料太少则容易产生抢夺及紧张气氛,降低幼儿的创作欲望;材料脏乱或者颜色总是灰色调,不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尝试和探索;熟悉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新颖的材料则容易引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教师要做的是追随幼儿的意愿,提供合适的数量与材料。当幼儿活动时,教师可以暂且退居一旁,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用的是哪些材料和工具?如何与别人互动?和之前的作品相比,这次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再进一步思考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幼儿为何不用剪刀,而用手撕?为何喜欢用胶带,却不用浆糊?长此以往,我们便能真正认识每个孩子,了解他们喜欢哪种材料,需要哪些材料,从而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吴荔红:在美工区活动,教师主要是引导幼儿去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幼儿的水平,提供适合幼儿表达表现、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的材料,让幼儿创新表现。另外,教师应当带有一定目的性去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比如在拿到材料之后,幼儿会怎么操作?在哪种情况下,幼儿会使用这些材料?为什么幼儿对某些材料只有“三分钟热度”,材料投放之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去积极探索,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有可能幼儿就没有热情了。教师要研究幼儿,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适时引导。

吕耀坚: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和环境,然而教师不能频繁变更材料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到美工区里面进行难度适中的活动。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经历困难、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就感。

目前,幼儿园的美工区角有两个极端,要么材料很繁杂,要么材料过于简单,其实我们不需要将材料复杂化,也不用将它简单化。美工区角的材料要凸显主材的作用,不能“为材料而材料”。比如布艺制作活动,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根据不同年齡,投放不用样式的剪刀、铅笔……确定哪种工具适合幼儿操作。此外,无论材料的摆放是开放性的抑或封闭性的,都要基于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投放。毕竟幼儿年龄越大,对于活动材料的挑剔性会越高。

幼儿园还可以创立美术工作坊,让美术区域活动从材料的提供到内容的选择都更丰富多彩,也可以更大胆地让幼儿进行尝试,比如沙画、面塑等,让幼儿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获得审美、想象、创造、专注及坚持等品质的发展。

教师桃子:美工区怎样与其他教育功能区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式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孙贺群:一是要保证美工区的独特性,位置设置恰当,材料投放合理、多样,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够将美工区自身所独有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二是在幼儿园里,美工区多与主题活动、集体美术活动相结合,与其他教育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少。为了让幼儿的活动真正富有趣味性和综合性,教师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将美工区与其他教育功能区连接成整体,开展综合性活动。三是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要从整体性出发,保证幼儿对每个区域都能够有所接触,而不是每次都待在一个区域里。

吕耀坚: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水平。美术区角的环境创设要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全面发展不只是美术技能的发展,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动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兴趣的养成等。

从整体规划来看,可以通过材料流通让美工区与其他功能区最大可能地整合。在具体设置上,相当于一个手工作坊区角,为其他区域提供服务,将幼儿园整体功能区串联起来,但这个要求目前对幼儿园来说还比较高。从具体操作来看,比如幼儿进入编织区进行游戏,用各种材料编织成的项链、手镯,还可以放到娃娃家展示。

猜你喜欢
区角美术创设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未来
美术篇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