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粮食短缺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019-09-10 10:58涂生学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8期

涂生学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第四课讲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结合个人接触的史料,补充一些个人浅见。

关键词:重农抑商;资源影响;粮食短缺

古代中国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人口资源和土地资源影响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立之期,经过长期战乱社会趋于稳定,人口和疆域得以增长拓展,但粮食自给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以汉武帝鼎盛时期为例,“故自高祖增二十六,……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

1.根据以上数據可知,可垦田为3229,0947顷,定垦田为827,0536顷,人口为5959,4978口。所以,人均田地约为68亩。从理论角度看,68亩地的粮食产量是能够保障粮食自给。然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勤耕之心。”

2.另外,繁重的兵役、劳役又抽调大量农力而导致农田荒垦。粮食产量确保自给必须要求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封建政府为了防止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商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又一大原因是气候、土壤和河流等自然条件所影响的。首先,“中国地区的降雨量极有季候性,大致全年雨量的80%出现于夏季3个月内,在此时期风向改变。并且中国的季节风所带来之雨与旋风有关,从菲律宾海吹来含着湿气的热风需要由西向东及东北之低压圈将之升高才能冷凝为雨。于是以百万千万计之众生常因这两种变数之适时遭遇与否而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如果这两种气流不断的在某一地区上空碰头,当地可能霪雨为灾,而且有洪水之患。反之,假使他们一再的避开另一地区,当地又必干旱。……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之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其严重经过官方提出。亦即无间断的平均每年有灾荒1.392次。”

3.频繁的灾荒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为了确保粮食自给,农村的救灾备荒必须保持足够的劳动力。““15英寸等雨线”,这条线从中国东北向西南,当中的一段与长城大致符合,更西而南则使青海与西藏和中国本部分隔。这等雨线之东南,平均每年至少15英寸的雨量是常态,符合拉铁摩尔所说“中原农业茂盛,人口繁殖”。提及线之西及北,他则说:“几千英里内人类全然不事农桑,他们不直接的倚赖土地上的植物为主,而在他们自己及植物之间加入一种机械作用。”这也就是巧妙地说出这群人为游牧民族,他们与牲口来往于干燥地区,让牛羊自觅水草。牧人的生计不能转变为种稻人的生计。”

4.为了防止游牧民族的抢掠,粮食安全关系到国防安全。频繁的战争,一方面需要大量粮草供养,一方面需要足够的兵员补充,兵员主要是来源于农村人口。因此,统治者为了维持农业人口的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次,北方黄土地带土壤纤细有如面粉适宜农耕,但是,,“黄土还给中国另一中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里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于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

5.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中央集权政府一方面在农闲时征调大量劳力治理河堤,另一方面防止劳动力流向商业领域而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此保证农村劳动力的需求。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另一原因是粮食问题。它包括:粮食供给与人口资源、粮食产量与劳动力需求、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岳麓版《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班固著,第732页

[2]岳麓版《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班固著,第510页

[3]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第24页

[4]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第25页

[5]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