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云
在历史长河中,时代名人的光芒犹如星辰般璀璨夺目。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从“爱国战士”宋庆龄到“航天之父”钱学森……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以名人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名人精神品质教育。
学校自2013年开始,以当时的三年级四班为试点,开启了以名人优秀精神品质为引领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系统工程,即以建设“名人班”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实施优秀精神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思想文化,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科学爱国、严谨笃实、睿智明辨、创新进取等崇高品质。为了让名人精神品质教育发挥更为广泛有力的作用,学校还组织成立了关于“学伟人名人、教学生做人”的“世纪名人课程研究与实施”项目组。
搭起名人课程的“脚手架”
为了将名人精神品质教育从“名人班” 辐射至级部、学部、学校乃至社会,学校编写了“世纪名人课程”之《人民公仆周恩来》《永远的雷锋》《至圣先师孔子》《航天之父钱学森》《国之瑰宝宋庆龄》五类教育读本。
在课程编排上,以周恩来、钱学森、宋庆龄、孔子、雷锋等名人的优秀品质为主线,据此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将这些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例结构上,教师把某个优秀品质的学习设计为1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4节课。每节课的内容结构则设置为“行为世范”“感言践行”“成长感悟”三个模块。“行为世范”模块引入体现名人优秀品质的故事,通过故事加强学生对这些优秀品质的认知,并对其自身品质的养成有所感知。“感言践行”模块突出德育原理“知、情、意、行”中的“行”,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及“说一说”“ 画一画”“ 做一做” 等形式,思考如何将优秀品质融入生活。“成长感悟”模块是让学生总结自己通过阶段性学习后有何成长,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此外,学校注重课程的延展性,在课程实施中从不同角度、向不同领域进行适当扩展。例如:从中华名人到世界名人,从古代名人、近代名人到现代名人,从人文、艺术到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卓越人才,都被纳入名人课程体系中。学校着力将名人课程的内容打造得更丰富,更具实用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名人课程如何落地
学校名人课程实施已有5年。随着这门课程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逐渐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我们希望这一课程成为培育学生心灵成长的有效助力。
名家大師进校园,专题报告识名人。学校邀请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多次来校讲述钱学森“重祖国,轻家庭,淡泊名利、谦虚务实”的故事;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宇航学会的研究员,作航天育种和空间站搭载等方面的报告。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名人的一次讲座、一段故事乃至一句话,都有可能点燃他们的梦想。孩子们学习了航天知识,萌生了探索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也更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影视阅读思名人,征文感想写名人。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名人精神,学校为所有“名人班”配备了相关图书,并开展图书漂流和读书交流活动。《西花厅岁月》《铭记》《我的伯父周恩来》《平凡造就的伟大——钱学森传》《高山仰止 风范永存》《雷锋故事》《论语》……学生在特色读书活动中,养成了阅读并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名人电影,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建国大业》《钱学森》《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等。项目组教师编写了世纪名人课程电影教材《榜样》,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进行知识竞赛、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营造了浓浓的“知名人、学名人”氛围。
名人课程不仅助力学生成长,还推动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在工作中梳理总结,撰写《走近主题学习,感悟伟人风范》《学习钱学森精神,培育创新型人才》《全面实施“有范儿”的礼仪教育》《让雷锋精神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等论文,发表在各级期刊上。2018年9月,项目组教师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课程展评,5位教师分别获得4个一个等奖、1个二等奖。
事迹故事讲名人,诗歌朗诵颂名人。在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各“名人班”结合演说家课程,利用班会和课前3分钟让每个学生轮流讲名人故事,定期组织全体“名人班”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会、辩论赛等,并成立“名人故事讲师团”到各个班级、各个学校去讲故事。在学校的诗歌朗诵大赛上,《我愿做总理胸前那枚小像章》《宋庆龄——我走进你》《我心中的科学家》《永远的雷锋》等名人特色篇章的朗诵表演,将名人优秀精神蕴含于字句间,打动了在场听众。
班歌颂歌唱名人,艺术演绎效名人。学校的每个“名人班”都创作了自己的班歌,还将名人故事编成戏剧和舞蹈。“孔子班”的学生们用生动形象的舞台剧演绎了《论语》中《乡学》《立志》《守孝》《子路》《知之》的经典场景,并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艺术演绎的同时,落实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名人思想行为的认识与对名人精神品质的理解。
研学路上寻名人,慎思笃行学名人。为了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名人精神,学校有计划地实施研学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和年龄段编写研学手册,设计适合学生的研学路线和方案。教师带学生走进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等地,让学生感受名人生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了解名人故事,感悟和品味名人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名人优秀品质的热情。如:学生目睹周总理用过的一条浴巾、一件衬衣,认识到应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参观中国科技博物馆后,学生萌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走进社会学名人,实践活动炼品行。目前,学校有8个固定结对单位,开展了多种专题实践活动。“周恩来班”与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天云聋儿康复中心等单位结对共建,为残障儿童献爱心。“雷锋班”与北京市盲人学校、普乐园爱心养老院、北京化工大学雷锋社团结对共建,持续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及爱心捐赠活动。“钱学森班”积极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如全国科技知识大赛、全球航天探索大会等。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精英赛中,高辉腾同学获“空中技巧比赛”二等奖和“四机空中格斗比赛”一等奖,刘维鉴同学获“四机空中格斗比赛”一等奖;在“2017-2018年中国空间站搭载方案” 设计比赛中,张竞吾同学撰写的《微重力环境下氯化钾晶体析出过程研究》获全国二等奖,李言溪同学设计的《人肝癌细胞(HepG2)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在微重力条件下变化的研究方案》获全国三等奖。
弘扬名人精神、凝聚价值共识是学校名人优秀精神品质教育的目标。“世纪名人课程”将我国科技、艺术、体育、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标杆人物引入学生的视野,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发自内心地崇拜名人、学习名人,将名人优秀品质融入自我成长路径中,从而真正成为一个“豪迈的中国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