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军事实践能力提升的军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9-09-10 07:51王子明陈邓安陈美慧
科教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实践能力

王子明 陈邓安 陈美慧

关键词 军事理论教学 实践能力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41

Keywords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ability; system conformation

0 引言

军事理论素质是军人基本军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教学也是构成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院校军事理论教学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与实践脱节、与实战脱轨的现象。一方面,军事实践能力是军队单位岗位对军校学员培养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军事理论本身所先天具备的实践属性,都决定了军事理论教学必须为学员军事实践能力提升服务。按照系统、全局的思路,应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和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构建军事理论教学体系。

1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框架构建

军事领域是一个综合多个学科并由各个具体领域组成的庞大科学领域,现代军事理论,尤其是新军事变革提出的“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理论,更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之上。可见,军事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将是未来军事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懂技术、能指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军事指挥人才,一直是中央军委对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这也是部队长远发展的必然需要。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是军事领域中军事理论与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必然结果。为了使军校学员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和部队的长远发展,适应新时期强军目标的现实要求,就要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三个结合”。

1.1 战术研究与数理分析相结合

战术研究需要数理分析的支撑。信息化局部战争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将军事领域传统的经验决策转变为科学决策,将传统的定性分析为主转变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用数理方法研究战术理论与作战指挥决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战术原则、探寻作战规律,这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作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客观要求。目前,在战术研究方面,数理工具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将军事战术理论与数理工程工具相结合,构建新的交叉内容框架,如“數理战术学”、“军事运筹学”、“作战模型学”、“软科学及其军事应用”等以数理分析、定量研究为主的教学内容。

1.2 理论研究与实战装备相结合

一是理论研究与武器装备的发展相结合,以作战理论为牵引,带动武器装备有针对性的发展;二是理论研究与武器装备的使用与管理相结合,以作战理论为指导,带动武器装备的使用与管理,使其在作战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如“作战效能评估理论”、“作战模拟”等与装备具体结合的定量分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教学内容。

1.3 教学研究与新科技成果相结合

新技术的产生往往带来许多领域革命性的变革,而且,新技术的产生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军事理论得以更新、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所以,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不断跟踪当今世界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强新科技成果在军事中的应用研究。

2 军事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科学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复合型军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按照培养懂技术、能指挥、会管理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在夯实学员军事理论基本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课程知识广度,实行跨学科渗透融合,从而通过体系化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学员的军事理论知识结构。在基础知识层面,设置军事理论基础、军兵种知识等课程,在军事应用层面,设置联合作战知识、外军知识、作战指挥学等课程,此外在军事外延层面,设置世界海洋法、军事应用写作等人文科学范畴的新课程及许多新学科新技术讲座。通过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找准跨学科综合化的结合点,扩大学员视野,为学员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1 加强主干课程建设,争创优质课程

在充分研究制定主干课程的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一是通过改进军事理论教学模式,创立可操作性强的、精细型的军事理论考核标准体系。并以标准为牵引和规范,逐步完善人才、教材、器材、场地建设。

二是课程建设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聚焦实战的特点,坚持实战牵引,注重素质提升,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提高学员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思维逻辑的综合运用能力。紧贴部队作战训练的发展,强化培养学员科学、严谨和勇于吃苦的战斗作风和创新能力,为学员的任职学习和未来基层部队岗位任职创造基础条件。

三是教学实施贯彻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依托军队教育教学评比机制,努力创设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育人效果明显的军事理论优质课程。

四是紧贴新《大纲》、新《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现实要求,以科学化、精品化、实战化为牵引,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文档体系以及条例化的评价考核制度。

2.2 积极落实选修课制度

军事理论选修课是主干课的有益补充,对于培养学员爱好、发展特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落实和完善军事理论选修课制度是军事理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科学选定选修课内容,综合考虑学员培养目标、部队需要和学员兴趣,以既能促进学员军事理论素养提高,又能激发学员学习军事理论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设置并逐步完善军事理论选修课程体系;二是根据现有条件现状、教学实力分配安排、学员学习任务梯次规划,科学选定选修课开设时机;三是军事理论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并采用兼顾过程评价与终端考核、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员真正从选修课程中有所收获。

2.3 高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应遵循“精、实、新、宽”四个原则。精,即课程内容要精选,要按照培養目标和规格的要求进行取舍;实,即所学知识要能够贴近部队实际,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新,即所开课程要适应新形势、新作战对象及新装备的要求,不断充实新战法,增加科技含量;宽,即课程涉及知识的覆盖面要宽。

3 军事理论教材配套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围绕强军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行教材体系建设。一是符合军事发展趋势,能够代表当前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教材;二是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和发展趋势,能够揭示战争发展规律的理论教材;三是围绕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需要,同时紧跟部队发展动向,符合部队新装备作战训练需要,与部队结合紧密的教材。综合通过自主编写和采购引进等渠道,构建兼顾军事理论和专业技术,涵盖书本教材和电子教材多种载体,既有中文教材,又有外文教材的配套教材体系。

4 军事理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也是保证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和保持军事理论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充分利用院校优势和有利条件,从提高军事理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入手,坚持重点培训与全面提高相结合,院校培训与部队实践相结合,加强业务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鼓励教员在职自修,在职申请学位,实行军队院校名师计划等方法,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善于创新、适应现代化军事人才培养要求的军事理论师资队伍。

5 军事理论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

用信息技术构建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平台,是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世界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潮流,我们应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尤其是信息化设施建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第一应构建开放式网络资源平台,打破各自封闭的壁垒,充分实现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第二有重点地建设通用型网络课程,逐步实现自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一般课程、主干课程教学的网络化,积极尝试全军通用重点课程的远程教学。第三分层次建立信息作战实验室和作战模拟中心,充分运用信息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以虚拟现实技术构设信息作战战场,让学员充当各级指挥人员,与作战对手进行信息作战网上对抗实战演练。第四,加快院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电子图书与电子版教材,扩大电子阅览室的规模与功能,尽快推出网上检索、网上借阅举措。通过上述有效手段,构建体系化的军事力量信息化教学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的支撑,加速我军军事理论教学信息化发展进程。

综上,军队院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等,应紧跟当前军事理论的更新步伐,瞄准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即强化基础教学,又注重超前教学,重点推进信息作战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军事理论教学。及时吸收和改进反映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导学员深刻认识信息化战争。此外,在充分利用本单位资源搞好“圈养”的同时,还应看开来、走出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搞好适度“放养”,将来自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纳入军事理论教学体系,并最终转化为学员的军事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海涛,林勇.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思考建议[J].国防,2018(04).

[2] 张志勇,杨威,陶良云,晏行伟.军事游戏在军事理论课程研讨式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04).

[3] 张璐,高冬明,姜华峰,张双喜.关于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思考[J].国防,2018(08).

[4] 方江.军校教员教法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