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摘 要】我国的建筑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具有很多技术要点,在施工中应该对要点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根据规范严格管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强度和寿命,保证建筑项目的安全和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及目前常见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几点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应用措施
引言
建筑行业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行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发挥着各自的价值,建筑行业社会的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其与钢筋等混合使用,大大提升了建筑本身的强度,增加了其支撑力度。但是,这项技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有许多需要关注的技术难点,我们现场的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和规范上加强管理,分析施工中出现的裂缝、掉角等问题的原因,及时的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从而保證浇筑的质量。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概述
在现代建筑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建筑主体施工的重要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较为突出的性价比,因此,其在建筑中受到了普遍的应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体积相对较大,为了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会与钢筋等材料结合,提升其性能。这种施工技术的难点在于工程量相对较大,施工的时效性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做好充分的计划,为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首先,科学适用的施工方案必须的,只有方案可行才能保证施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能够达到工程标准,降低由于管理或者方案不完善造成的浇筑问题和缺陷的几率。其次,保证建筑要求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与建筑工程项目的高度有直接的关系,工程项目越高,其压迫力越大,对混凝土的支撑强度要求越高。
另外,受高空混凝土浇筑的空间因素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难度将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混凝土施工需要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保证其稳定性。
2现阶段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常见问题
2.1 裂缝问题
建筑结构中出现裂缝会对建筑的强度和寿命产生影响,很多裂缝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反应环境有关系,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温度因素。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会发生反应,反应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量产生,如果施工环境的自然温度较低,而,热量不能够合理的释放出来,从而会出现裂缝。第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水分挥发值大于其本身的收缩值,也将会造成裂缝。
2.2 露筋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较长用的组合形式,钢筋具有整体性,其能够对混凝土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增加了建筑主体的强度,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但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漏筋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有:(1)较小界面的混凝土中有较多数量的钢筋,很容易造成其外围混凝土包覆不严,导致漏筋。(2)混凝土配比不科学导致质量不达标产生的漏筋现象。漏筋问题对工程的质量有着严重危害。
2.3 掉角问题
掉角问题主要出现在混凝土的边角部分,掉角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施工问题。混凝土浇筑前没有提前处理边角,边角处的混凝土不够稳定,就会导致这种问题发生。第二,外界因素。在建筑施工中,拆除模板等施工造成对其的外部伤害导致的掉角现象。
3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措施
3.1 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执行
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其很容易出现裂缝等缺陷,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工艺标准进行,规避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还应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的匀称性。对于体积和施工量较大的混凝土构件的浇筑,需要结合构件的形式选择适宜的浇筑方法,如采取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时需要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对每层的厚度做适当变动,保证每层的浇筑厚度不能超过相关规定。此外还应把握好相邻浇筑层间的施工间隔,避免由于超时间较长从而形成层与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出现分层现象,导致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抗渗能力不能达到预期,这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决定使用分层浇筑法后,在编制施工工艺时,技术人员应根据试验等方法确定初凝时间和隔层间浇筑的间隔,并且浇筑施工应尽可能保持连贯,从而使混凝土的匀称性和连贯性更好,如果因为构件特点、设备限制或者技术原因导致间隔时间超过了混凝土的施工时间,需要设置好施工缝,通过后期施工缝处的浇筑施工来保证浇筑质量,避免裂缝和其它质量问题。对于厚度大、截面大的施工工程,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完成表层振捣,以确保表面符合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为避免内部过热,需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夏季使用冷水拌制混凝土,如果其本身较大体积不利于散热,可以在其内部安排导管通过水循环帮助其排热。
3.2 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包含水泥、砂石、水、添加剂等物质,在浇筑前需要严格工艺要求的比例进行调配,还应拌制均匀。进行浇筑作业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振捣法和人工振捣法。在一定幅度和频率的振捣作用下,外力可以对混凝土的颗粒产生作用,使内部的颗粒以同样的频率进行振动,提高材料间的融合度,均匀整体密度,减少颗粒的束缚和阻碍,在重力作用下趋于稳定,消除气泡和间隙,使混凝土更加密实,从而保证其防渗、抗剪、抗拉等性能。振捣的强度、频率、角度等应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整,在温度较高时混凝土的凝结变快,这样提前了二次振捣的时间,如果温度低时则要相应的延迟二次振捣时间。振捣的频率要均匀,确保其能够使混凝土达到密实匀称,当达到不在存在气泡、下沉等时则基本达到要求。(在工作量较大时通常使用适宜的机械设备进行振捣,但是当工作量较小时可以采用人工振捣法,由于效率相对低很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3.3 浇筑后做好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的质量对整体的质量影响极大,由于外表面水分蒸发快、热量散失快,很容易因干裂或内外温差导致的热胀冷缩使表面出现裂缝。对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在浇筑、振捣后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养护,框架柱和顶板混凝土浇筑的一般遵从模板清理、测量、施工缝处理、顶板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而后是养护。在进行测量时,应将顶班标高线定在标高控制点延伸的钢筋上。混凝土的养护应严格满足养护周期的时间要求,在此期间避免对其施展较大的外力,如堆放重物,悬空放置等。养护期间需要做好补水工作,为了能够达到其表面的湿度,要对其进行洒水处理,在光照强烈、蒸发量大大夏季,可以采取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的方式避免高温对混凝土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保养期间裂缝的形成。
结语
现代建筑和设施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格外重视,针对工程特点和所使用的水泥特性等应提前对浇筑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水灰比拌制好浆体,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分层施工及后期施工缝的处理等工作,在施工中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达到标准,同时,后期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确保其能够具有稳定的支撑力,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银霞.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2016(31):248.
[2] 陈智明.基于实例分析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探究 [J].江西建材,2015(2):77.
[3]张 鹏.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6(3):84-85.
(作者单位:宁夏第二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