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是一门关于“数”与“形”知识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和思维运动。数学的学习综合了分析、运算、判断推理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数学知识的积累、运用,以及数学思维的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用数学思维方式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的意识、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习惯等等。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能力和品格。
而本文所探讨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情感和数学思维,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并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这里的数学意识涵盖了符号意识、空间想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即学生可以用数学意识、方法解决问题。而数学情感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它使指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好奇心,勇于解决数学中的各种困难,对数学有美好的追求。而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思维、推理思维和数学建模思维,学生需要利用这些思维方式把复杂的生活情景转化成数学问题,并经过合理的推理再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小学数学的教育课程就是帮助孩子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同时激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课程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从“灌输知识”到“训练能力”发展到现在的“养成素养”。师范院校应根据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来培养小学教师,将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最主要的目标,既要重视双基课程,又要培养数学的思维、文化及数字修养等。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化
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随意性和教师授课内容经验性,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对此,应当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制定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培养标准,以此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三)改革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
1.增设情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为未来良好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改革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相应的情境,吸引学生课堂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例如,小学数学中关于《垂直与平行》的教学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将两支笔抛向空中,观察两支笔落地后的形态,看看都能抛出什么样的图形。然后教师把自己抛出的垂直和平行状态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垂直和平行概念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核心素养。
2.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在数学课上,学生们可能较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有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做好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认识事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教师在《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度没有关系”,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几张纸,然后让学生裁成自己喜欢大小的正方形纸,最后让学生对所有正方形纸进行观察,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正方形大小不一,但是它们所有的角都一样大。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轻松理解角的大小與角两边的长度无关。
3.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很多小学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画正方形》章节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一个长为8格、宽为4格的方框里画出一个正方形,学生们会很容易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并且能够得出所画的正方形面积为1、4、9、或16。接着,教师让学生画出面积不能为1、4、9、16的正方形,并让学生认真思考,有几种画法能够符合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想出新的画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改革课程评价方法
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相应人才。因此,改革课程评价的焦点应该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评价方法由隐形变为显性
与数学知识相比,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内隐形和情境性的特点,因此,应当将核心素养转化成显性的可量化的标准。例如教师可以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并将此作为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依据。
(二)评价方法多维化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教师应在注意学生平时作业争取率的基础上更多关心学生写作业的用心程度。
(三)整合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由老师单方面决定,这样的评价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班级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的公众公平。
参考文献:
[1] 吕国富,龙欢.核心素养导向下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4-56,65.
[2] 高明旻.小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J].学周刊,2018,19(19):36-37.
[3] 丛小杰.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8,(1):后插66.
[4] 耿青松,占晓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科教导刊,2017,(35):80-81.
作者简介:
李强,1987.04,男,汉,四川.双流,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数学课程改革,单位: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