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专业课作业的多样化设计

2019-09-10 07:22唐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多样化学生

唐钟

摘要:在尊重学生多样化经验和个性知识获取与生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多样化作业,体现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上,而不仅仅是“作业”。体现教学与作业的相互关系;关注职业、学生个体、技能、发展观;开发出常规性作业、实务操作性作业、实验作业、阅读性作业、探索性学习作业、会计电算化作业等,并研究多样化作业的有效评价。

关键词:学生;专业课作业;多样化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中职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称为三维教学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教学设计者在开始设计前应回答“在教学之前,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而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应该能够做什么?学习者到底应该有什么变化”的问题。我认为,专业课的作业应围绕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来进行。

一、教学与专业课作业的关系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必然伴生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作业是学校教学的继续延伸,作业与教学相伴一生、鱼水一家,我们无法将其互相隔离起来。具体而言,教学与作业之间至少存在着三种关系。

1.源头—支流关系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作业是课业,是课程、课堂、教学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副业”,而课程、教学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业”,二者是本末关系。课程、教学活动是作业发生的本源和前提,作业是从课程、教学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学业任务,教学与作业之间固有的源与流、本与末的关系不可颠倒。正是如此,作业只能在教学质量提高中居于辅助地位。

2. 目的—手段关系

从功能关系角度来看,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做作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二者是工具关系。实際上,教学效果具有两种形态:过程教学效果与课后教学效果。后者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延时效果,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即时效果持续、持久,努力达到“延时效果=即时效果”的理想教学效果,于是产生了作业。

3.主体—附属关系

从依存主体来看,教师是连接作业与教学活动的纽带,三者之间具有一种线性关系:教师通过作业来顺利传递、反馈、表达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要求,顺利实现部分教学活动的作业化,是将作业与教学活动有效关联起来的关键点之一。

二、专业课作业设计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作业应以“工作过程向导”的需要来组织与实施,用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将知识点分布到作业中,并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体现技能培训的系统性和职业岗位相关知识的全面性,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融于作业的完成之中。

1.关注职业元素的渗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作业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更新课程内容与作业;第二,在专业课作业中设计“真实”职业情境,引导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第三,作业的设计应源于生产实际,即既能体现真实的生产工作过程,又能合理地融入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体现教学功能。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开发教材中的作业时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发出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类作业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关注职业技能的提高

中职校不少学生不愿做作业甚至抄袭作业,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学生学习技能的缺乏。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更多的时候是缺乏学习技能。

4.关注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体现好的教学效果,即作业的完成效果与质量。职业教育理实一体的教学特点,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推陈出新。若处理不当,肯定会挫伤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三、多样化专业课作业的生成

一般直观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总是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无法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进步和收获。要让学生通过多样化作业不断激发多方面感知和体验,在愉悦情境中获取知识。

1.常规性作业

这类作业是我们日常教学经常采用的。包括随堂练习、单元练习、单元自我检测、模块练习等。这些作业来源于教材中现成作业的改编。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或者选一题多变的题目,可以开阔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实务操作性作业

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教材所呈现的作业都是“死”的,教师应通过设计可操作性的作业,例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探索、主动构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习得知识、学会方法,不断积累职业经验,提升会计专业水平。因此,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做中学”、“用中学”的多样化可操作性的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3. 实验作业:

将教材中有关的项目化教学通过实验来完成,易于突破核心知识。例如,《货币资金》这一章,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小模块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分别进行根据原始凭证编写会计分录、编制记帐凭证、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其他货币资金明细帐及总帐。亲身经历实验后,学生对货币资金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核算、登帐的程序是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4.阅读性作业

财会专业课教材比较深奥,专业术语多,概念难以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会计专业课教学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5.探索性学习作业

探索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通过让学生亲身操作,参与研究,直接体验探索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体验生活。教材中有很多作业可以通过探索性学习来掌握,常见的有:(1)教材中每一节的技能训练与拓展题,教学时以探索性学习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2)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和课题,指导学生设计他们力所能及的课题,通常布置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3)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职业和专业特点,布置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调查,如会计专业课学习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写一篇德育小论文,学会关注自身世界观形成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会计电算化作业

教材中有的作业可通过会计电算化等形式来完成。如凭证编制、登记帐簿、结帐、编制会计报表等,要求学生会用电算化软件,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样化作业的评价

有效的作业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再教育过程,是学与教的组成部分,也是平日课程的主要活动。多样化的作业应该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对应。长期以来的考试评价(纸质作业)能够对学生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作业则难以用此评价体系来衡量。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应该注重理实一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而作业则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特点。在作业中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工作责任,并在作业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商业学校)

猜你喜欢
多样化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