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时距知觉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2019-09-10 07:22李萌,许晓晖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精度幼儿

李萌,许晓晖

【摘要】幼儿时距知觉和延迟满足能力对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国内已有关于两者的单项研究,但没有两者关系研究。国外已有两者关系研究,但研究对象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因此,本研究主要测查5~6岁大班幼儿的时距知觉能力与延迟满足能力,进而探讨两者关系。结果发现,5~6岁幼儿时距知觉精度较高,误差范围在20~45秒之间;在延迟满足任务中实际等待时间较长,均值超过10分钟;幼儿时距知觉越精确,幼儿延迟满足等待时间越长。

【关键词】5~6岁幼儿;时距知觉;延迟满足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3-0037-04

【作者简介】李萌(1994-),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许晓晖(1972-),女,太原人,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

一、问题的提出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获得更大的享受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延迟满足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能力和社会交往水平都具有预测作用[1]。延迟满足要求个体避免即时的诱惑,坚持等待一段时间从而获得更大更多的奖励。因为等待的时间是延迟奖励获得的核心要素,那么个体对时距的知觉是否与其延迟满足能力有关系呢?已有理论表明,冲动性是影响个体自我控制以获得延迟奖励的重要因素,而冲动性与个体决策、时间经验具有直接联系[2][3]。另有理论表明,持续时间的判别通过影响个体对消逝时间的感知进而与个体决策产生关联[4][5][6][7][8][9][10]。上述理论鲜明地提出一个假设,时距知觉的精确性将预测后期的个体决策,如是否等待以获得延迟奖励。

关于时距知觉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国外已有针对成年人和学龄儿童的研究。2012年,Andrea选取6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研究主观时距知觉与延迟满足的关系,结果表明,时距知觉是实验者在延迟满足中决定未来奖励是否值得等待的关键因素,时距知觉不准确的人无法正确检测时间,行为更容易冲动,在延迟满足中更容易选择即时奖励[11]。2014年,Sargent选取20名一年级小學生作为被试,研究了时距知觉如何影响延迟满足中的决定。结果发现,低估时距的学生比高估时距的学生在延迟满足任务中更容易选择延迟奖励,等待的时间会更长[12]。

时距知觉是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持续的时间长度的感知。已有研究表明,我国5~6 岁儿童已有能力判断30秒以内的短时时距,甚至能够区分只有几秒钟差异的短时时距[13]。目前已有研究主要是采用时间概念、时间估计、时间输出三个任务考察幼儿的时距知觉能力[14]。时间概念任务侧重考察幼儿将感知到的时距以操作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时间估计任务侧重考察幼儿将感知到的实际时距转化为抽象的时间秒数的能力;时间输出任务侧重考查幼儿用实际的操作表现抽象的时间秒数的能力,三个任务的结果可以共同说明幼儿对时距的感知能力。

已有延迟满足的研究范式包括自我延迟满足、礼物延迟满足和外加延迟满足三种研究范式[15][16]。其中,自我延迟满足范式被广泛应用,即被试不会被告知时间长短, 试验中的延迟完全是由被试自己施加,被试必须经历一段等待过程才能获得自己更想要的延迟奖励。该范式包括延迟选择和延迟维持这两个阶段,主要考察的是内部控制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

纵观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理论与研究都已证明时距知觉与延迟满足之间存在关系,但以往研究被试多为大学生和学龄儿童,对学前儿童的研究较少。而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已具备较好的时距知觉的能力。因此本研究从时距知觉切入,采用测查法考察我国5~6岁幼儿时距知觉与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整班选取北京市一所幼儿园大班幼儿共34名,具体信息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别测查法考查幼儿对时距的知觉能力以及在延迟满足中的决定和等待时间。测查工具改编自Sargent等人(2014)[17]的研究工具。共有四个测查任务,其中三个为时距知觉测查任务(包括时间概念任务、时间估计任务和时间输出任务),一个为延迟满足测查任务。

1. 时距知觉测查任务

(1)时间概念任务

主试开灯持续一会再关上,让幼儿自己开关灯,使其亮的时长尽量与主试的一致。在这一任务中,主试与幼儿面对面而坐,中间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玩具灯。指导语为:“小朋友,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先来按亮这个玩具灯,过一会我再把它按灭,你来估计一下灯亮了多长时间,然后我把灯交给你,你来控制它,先按亮再按灭,让它亮的时间和我刚才让它亮的时间一样长。”之后,请幼儿复述游戏要求,确保幼儿理解任务后,测查正式开始。正式测查包括9次,持续时间分别为:13秒、25秒、10秒、 33秒、6秒、18秒、10秒、13秒和25秒,9次测查的持续时长之和为153秒。记录幼儿实际亮灯的时间。此任务中需要秒表来计时。

(2)时间估计任务

让幼儿猜灯亮的时长。指导语为:“在这个游戏中,我会把灯打开,让它亮一会后我会关掉,请你猜猜灯亮了多长时间。灯亮的时候你要安静、集中注意力哦!”之后,幼儿进行一次5秒的练习,确保幼儿理解任务后,测查正式开始。正式测查包括9次,持续时间分别为: 13秒、25秒、10秒、33秒、6秒、18秒、10秒、13秒和25秒。每次开始前,主试应说:“准备、开始!”然后开始计时,结束时说:“结束了,现在你觉得灯亮了多少秒?”记录幼儿报告的时间,每次操作中间主试不能做出任何反馈与暗示。

(3)时间输出任务

幼兒根据主试要求的时间操作灯的开关。指导语:“现在由你来控制灯的开关,我会告诉你要让灯亮多少秒,你要尽量让灯亮的秒数和我告诉你的一致。”之后模仿“时间估计任务”,要求时间为13秒、25秒、10秒、33秒、6秒、18秒、10秒、13秒和25秒,记录在幼儿操作下,灯亮持续的时间。

2. 延迟满足测查任务

主试和幼儿进入一个单独的房间,房间桌上有一个放有一块饼干和一块棉花糖的小盘子,主试告诉幼儿自己有事先离开一会,并告知幼儿可以选择吃或不吃盘子中的饼干和棉花糖,若不吃,主试回来后将会给幼儿两块饼干和两块棉花糖,若吃了则只能吃盘中的一块饼干和一块棉花糖。主试15分钟后返回,记录幼儿从主试出门到吃掉食物的时长。主试返回之前吃掉饼干和糖的幼儿记为选择了即时奖励,返回之前没吃掉饼干和糖的幼儿记为选择了延迟奖励。

三、研究结果

(一)时距知觉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将通过时距知觉估计精度考察幼儿的时距知觉能力的发展。每类任务时距知觉的精度计算方法为幼儿在该任务9次测查中所估计的时长之和减去该任务中9次测查的实际时长之和(即153秒)的绝对值,数学表达式为:某一任务的时距知觉精度=|该任务估计时长结果之和—153|。总体时距知觉精度计算方法为幼儿在三个任务中估计的时长结果之和减去三个任务中实际时长之和(即153×3=459秒)的绝对值,数学表达式为:总体时距知觉精度=|时间概念任务估计结果之和+时间估计任务估计结果之和+时间输出任务估计结果之和—459|。差值越小说明时距知觉越准确。

表2为5~6岁幼儿在时间概念、时间估计、时间输出三个任务及时距知觉整体的精度的描述统计结果,研究表明,幼儿时距知觉精度较高,时间概念、时间估计、时间输出以及时距知觉总体精度平均值范围在23.45~42.28秒之间。

(二)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

在延迟满足任务中,有17人选择延迟奖励,17人选择即时奖励。选择延迟奖励的幼儿实际等待时间均为900秒,选择即时奖励的幼儿实际等待时间均值为403.75秒。

对选择即时奖励的17名幼儿实际等待时间的频次分析表明,等待600秒以上(含600秒)的幼儿共有5人,等待300秒到600秒之间的人共有5人,等待300秒以下(含300秒)的幼儿共有7人,具体结果见表3。

(三)时距知觉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以时距知觉任务中的估计精度为因变量,以延迟选择类型为自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延迟选择的幼儿的时距知觉精度的差异,结果显示,选择延迟奖励和即时奖励的幼儿的时间知觉精度差异达到边缘显著(边缘显著是指差异显著性水平没有达到0.05,但很接近这个值,可以认为实际的差异还是有可能存在的,只要增大样本量就可以),t(32)=1.80,p=0.08,说明选择延迟奖励的幼儿对时距的知觉更为精确。具体结果见表4。

采用皮尔逊相关考察幼儿的时距知觉精度与延迟满足中的实际等待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时距知觉精度与延迟满足的实际等待时间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r=-0.45,p=0.008,p<0.01。幼儿的时距知觉精度越小,在延迟满足中的实际等待时间越长,即幼儿时距知觉越精确,幼儿延迟满足等待时间越长。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 幼儿时距知觉能力发展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幼儿在时距知觉发展上整体水平较为准确,在每个任务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估计精度偏差。时距知觉任务总体估计精度为42.28秒。这一研究结果与1994年方格等人[18]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再次验证了5~6岁儿童已有能力判断30秒以内的短时时距这一研究结果。5~6岁幼儿之所以有较为准确的时距知觉,可能源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经验。在幼儿园中,幼儿经常玩“比谁猜得准(按计时器开始和停止的时间猜测秒数)”的游戏,此游戏有效地增加了幼儿获取了感知短时时距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谈到“我家很近,3分钟就到幼儿园了”“做操的时间比玩的时间长”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给了幼儿充分体验时间长度的机会,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时间长度的估计。

2. 幼儿延迟满足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发现,在延迟满足中有17人选择延迟奖励,17人选择即时奖励。选择延迟奖励的幼儿实际等待时间均为15分钟,选择即时奖励的幼儿实际等待时间均值已经超过6分钟。这说明即使是选择即时奖励的幼儿实际等待时间也较长,但这些幼儿最终还是没有坚持等到最后以获得更大更多的延迟奖励,这可能是因为幼儿没有被告知等待时长,无法权衡等待时间和更多奖励之间的价值比重,面对未知的时长幼儿最终失去希望,放弃等待。另外,根据甘甜[19]研究结果:情绪主要通过唤醒机制影响时间知觉,被试在高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显著长于在低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感兴趣的事情、愤怒的表情等都是高唤醒机制。延迟满足任务中,饼干和棉花糖实物摆在幼儿面前也会影响幼儿情绪,幼儿在期待、渴望等高唤醒情绪下,觉得自己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失去继续等待的耐心,最终选择了即时奖励。

3. 时距知觉能力与延迟满足关系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选择延迟奖励的幼儿时距知觉精度更小,时距知觉更精确。另外,时间知觉精度与延迟满足的实际等待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幼儿时间知觉越精确,幼儿延迟满足等待时间越长。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充分说明幼儿时间知觉精度与延迟满足的选择和等待时间上存在密切关系,其原因可以用已有理论来解释,即冲动性是影响延迟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冲动性与个体决策、时间经验具有直接联系,个体对持续时间的判别又会与个体决策产生关联。本研究结果呼应了Andrea的关于时间知觉精度与延迟满足关系的结果,同时,也在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方面对Andrea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弥补与完善。

(二)教育建议

本研究发现幼儿时距知觉精度与延迟满足的选择和等待时间也存在关系:选择延迟奖励的幼儿时距知觉更为精确,幼儿时距知觉越精确,幼儿延迟满足等待时间越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幼儿在延迟满足中的表现会受到时距知觉精度的影响,这一结果提醒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重视幼儿时距知觉精度的培养,进而促进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

在时距知觉的培养上,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和平时积累的方式。组织时距估计方面的游戏,如“讨论”中提到的“比谁猜得准”。在平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及其持续时间的经历,经常与幼儿讨论时间的长度,来提升幼儿时距知觉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王江洋.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预期的追踪[J].心理学报,2007,39(04):668-678.

[2] Wittmann M, Leland D S, Paulus M P. Time and decision making: differe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posterior insular cortex and the striatum during a delay discounting task[J].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07, 179(04):643-653.

[3] Wittmann M, Paulus M P. Decision making, impulsivity and time perception[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8, 12(01):7-12.

[4] Church R M, Broadbent H A. A connectionist model of timing[M]. Hillsdale, NJ, U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1:225-240.

[5] Church R M. Function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Interval Timing[M].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3:3-22.

[6] Church R M, Meck W H, Gibbon J. Application of scalar timing theory to individual trials.[J]. J Exp Psychol Anim Behav Process, 1994, 20(02):135-155.

[7] Matell M S, Meck W H. Neuro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interval timing behavior[J]. Bioessays, 2000, 22(01):94-103.

[8] Meck W H. Neuropharmacology of timing and time perception[J]. Brain & Cognition, 1996, 58(01):227-242.

[9] Dan Z, Block R A. Temporal Cognition:[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7, 6(01):12-16.

[10] Corvi, A.P., Juergensen, J., Weaver, J.S. & Demaree, H. A.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 strength predict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bility [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12, 36(10): 483-490.

[11] Andrea.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 Strength Predict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bility [J]. Motiv Emot,2012,36(10):483-490

[12][14][17] Sargent,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perception and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 Bould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2014:190.

[13] 楊海燕.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教学的实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15] 杨韶彬. 3-5岁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16] 胡宝翠. 农村母亲依恋和教养方式对3-5岁学前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及策略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8] 方格,冯刚,方富熹,等.学前儿童对短时时距的区分及其认知策略[J].心理科学,1994,17(01):3-9.

[19] 甘甜,罗跃嘉,张志杰.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32(04):836-839.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儿童早期数字心理表征的策略应用与促进研究”(项目编号:sz201810028017)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许晓晖,hui72@126.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精度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你承受不起让每个客户都满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与预测精度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浅谈ProENGINEER精度设置及应用
缩短感觉等待时间提高顾客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