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策略

2019-09-10 05:29雒晓燕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美初中音乐教育

雒晓燕

摘要:在中学音乐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将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

一、聆听,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官,让学生的审美感官发挥作用。学会聆听音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要务。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无动于衷,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美没有感觉。当音乐在学生的耳朵中沦为声音,音乐不能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时,是极为可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聆听,聆听是最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要让学生反复听、昕反复。当然,这里的反复聆听,并不是机械、重复、无意义地听,而是要不断提高聆听要求,提升聆听难度。这样的聆听,才是一种有效聆听。比如教学《春之声》,教师可以先播放音频,让学生畅谈聆听感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的音乐聆听走向深入。在聆听中,有的学生畅谈聆听的感觉,有的学生畅谈歌曲的风格,有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象,还有学生在聆听中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深度聆听中,渐渐唤起学生学唱的欲望、激情。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说:“音乐始于人自身内。”不管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怎样的差异,只有学生有了触动,学生的聆听就是一种有效的聆听。

二、思考,促进学生的审美理解

音乐不仅是听的艺术,也是直觉、直观的艺术。音乐欣赏要求学生能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进入完整的音乐审美境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将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审美感悟结合起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审美理解。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积极发掘,才能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比如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向学生播放各个版本的《七子之歌·澳门》。不同乐器演奏《七子之歌·澳门》,能给予学生不同的音乐欣赏感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乐器特点,且能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绪等。审美理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原动力,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形成学生的音乐思考。学生认识到,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仿佛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倾诉、诉说;第二乐段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旋律都在高音区回转,好像是在呐喊,其中最后一个乐句深情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歌唱,引發学生的审美想象

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在每一节音乐课开始,都会让学生试唱。通过试唱,让学生表达情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想象。每一次试唱,既能巩固学生的乐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歌唱不是直着嗓子喊”又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感受、体验,初步认识歌曲的内容表达、情感表达、风格表达。事实上,学生不仅用嘴巴歌唱、用嗓子歌唱,更是用大脑歌唱、用情感歌唱、用心灵歌唱。在歌唱中,学生将自我的音乐想象表达。

如《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号子联缀而成。领唱与合唱交融,形成合唱。不同号子,其风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平江号子”,了解“平江号子”的歌词,交流“平江号子”表达的情感,把握“平江号子”的风格。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船夫是怎样抗击困难的?船夫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会怎样做?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此,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能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空间,提高学生欣赏能力。通过歌唱、想象,学生能把握船夫们刚毅果敢、坚忍不拔的形象。歌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歌唱中,学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自然能将音乐节奏、旋律、速度、强弱等要素表现出来。因此,歌唱不仅关乎学生的声觉,更关乎学生的身心体验。当学生全身心投入歌唱中时,就能唱得通透、圆融,就能立体地感受歌曲。

四、表达,激活学生的审美创造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学生不仅可以用声音表达音乐,更应该用身体去体验音乐。”在初中音乐审美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表达,包括学生的声势、律动、表演。过去,音乐审美鉴赏常被误认为简单的聆听。其实,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音乐,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表达音乐作品的意义。通过音乐表达、音乐创作,彰显了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彰显了音乐对学生的生命发展意义。

如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是一首旋律明朗、热情奔放的2/4拍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让学生形象感受二拍子的韵律特点。在教学中,将维吾尔族的舞蹈引入其中。维吾尔族的舞蹈有耸肩、托帽、翻腕、移颈等动作。当学生和着音乐扭动脖子时,学生自然就能体验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比如活泼、诙谐、俏皮等,自然就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维吾尔族热情豪爽的特质,展现音乐意境。实践证明,将音乐通过学生的具体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能激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音乐中有许多元素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多维、立体、具体的音乐之美。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激情,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身体感官,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回归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初中音乐审美鉴赏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舒展学生的身心,解放学生的本质力量。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实践,只有在表现、创造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本真意义、内涵和价值。

五、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将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慢慢引导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实现更加轻松有趣的学习。

猜你喜欢
审美初中音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