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
摘 要: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土壤污染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总结了土壤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剖析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国家正在和准确采取的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系列举措。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业;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94-02 中图分类号: X53;X322 文献标志码: B
1 土壤污染的治理手段
1.1 重金属污染的防治
目前,农业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工业生产中会用到很多重金属离子,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的投入,将污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排放的污水通过河流或者其他渠道流到土壤中,会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的增加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如果出现了这种污染,可以利用能够和这些重金属发生反应的化学元素,溶解、吸收、还原和氧化重金属。
1.2 化学污染的防治
化学污染对农业土壤的影响也比较大,出现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化工行业的污水排放到土壤中,造成了土壤中的化学元素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农业化肥的使用以及喷洒农药会给土壤造成污染。化学元素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酸碱性,造成了肥力下降。
针对这种污染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就是对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吸收或者巧妙地利用这些元素,减少甚至消除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其二,通过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减少化学元素对土壤的污染。
1.3 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计划
环境保护部门要按照国家政府的有关规定,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整体目标是要建立在保护农产品安全和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之下,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以国家的法制作为保证,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同时,要完善立法,尤其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就明确地提出要将土壤污染防治做好立法规范。环境部门在两年的努力下,加强了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初步形成了法律草案,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1]。
1.4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大范围地开展土壤环境的研究以及技术研发,提高土壤污染治理的科技实力,一要加大对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的研究力度,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二要加大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力度;三要重视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的研究,要分析哪种治理和修复技术适合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实现土壤修复技术的工程化、实用化;四要分析土壤污染治理模式、技术和推广机制,提高土壤的肥力,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1.5 重视土壤环境监管
作为政府,要加强对土壤环境的调查、监测以及评估,对企业排放的“三废”进行监督检查,严格监督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尽可能避免出现新的土壤污染问题,将可能存在的土壤问题降到最低[2]。
2 土壤污染治理的原则
2.1 整体优化
纵观目前的土壤防治,根本原则是要整体优化,对土壤防治的整体效果加以重视,在该原则的基础之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需要确保土壤污染效应的最小化,也就是说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确保整体效应最大化,将可能存在的污染降到最低;其次,要做好污染控制以及清洁,因为牵涉到整体最优,所以不能仅仅做到治污,还要实现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都是极为重要的;最后,要确保整体环境效益最佳,优化整体环境,减少土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尽可能将土壤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恢复生态
加强土壤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为了确保土壤的生态作用不受影响,保证其经济效益,所以在治理土壤污染时,需要建立在恢复生态的原则之上。在这种背景下恢复土壤生态作用,首先要将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进行协调,综合利用这些元素,通过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需要利用农家肥料改造土壤的肥力,站在生态效益的角度上来看,农家肥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在改造土壤时,利用农家肥可以迅速恢复土壤原始属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生態效益。
3 农业环境保护的未来趋势
目前,测试土壤肥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生态以及土壤肥力检测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土壤污染的具体分析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化学技术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升了土壤中金属元素和化学元素的消除效率。当前我国各项技术已经有所完善,尤其是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更加成熟,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将会有更大突破。
4 结束语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都有着突出优势。为更好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土壤的污染分析和治理意义重大。所以,未来需要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现代化的生态技术,做好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 1 ] 卢乐,谢雄.浅析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J].广东化工,2015,42(22):147-148,137.
[ 2 ] 李燕.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影响[J].吉林农业,2017(21):94-95.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