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跃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而植树造林是有效的环境保护方式。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效解决才能改善效果。介绍了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基本现状,并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62-01 中图分类号: S728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有效改善这种情况,要加大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并将其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创建绿色生态环境。
1 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现状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生存的家园。现实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植被恢复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不足,造林模式单一,技术比较落后,这些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成为了限制因素。在传统模式下,主要采用裸根苗造林、小塘、冻拔等手段,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要全面分析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推进。
2 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技术
2.1 增加树种以及创新造林模式
单一树种造林不仅恢复率差,而且很难长时间维持。因此要丰富植被的种类,可以增加一些当地树种,主要目的是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避免出现枯萎、死亡的情况。对于高山地区而言,应选择阔叶树种,寒温性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2 500~3 700 m,非常适合造林困难的地区,需积极引进。同时要拓宽造林模式,根据具体地形、土壤条件,采用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树种相互搭配的方式进行种植,大大提高存活率,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技术
黄土高原在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常见,其是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造成荒漠化非常严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很多植物都不能生长,虽然一直在开展造林工程,但效果并不明显。黄土自身的特性使得含水量低,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从整体情况来看,造林成功率很低。要借助自然界本身的生态修复功能,在森林地区加强树木的种植,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方法种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这样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花岗岩丘陵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
风化花岗岩侵蚀破坏植被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植被恢复困难的原因是土壤肥力差。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对于这种地形特征来说,马尾松是较好的树种选择,其成活率比较高,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于一些崩岗地区的植被恢复,根据总结出的丰富经验,对于条件便利的地区,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同时加强坡地的开发,侧重于高产果园和观光林的建设,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将外来树种和本土树种合理搭配在一起,通过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效果。
2.4 岩溶山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溶山地主要是由人们开采和砍伐造成的,会出现石漠化现象。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人工造林成功率就比较高,但是在石漠化严重的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使得效果差强人意,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一些中、轻度的石漠化坡地,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的方式进行解决,自然植被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生长。技术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所以要树立起创新意识,以攻克这方面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升植被恢复水平,有利于改善实际效果。对于当地情况要进行深入了解,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制定解决方案,保证落实效果。
2.5 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
干热河谷两岸坡地岩层具有破碎性、稳定性差等特点,在遭遇长时间降雨或者暴雨天气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主要是借助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作用来实现。对于受损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方式,根據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进行规划,合理选择树种。对于土壤流失严重的地区,采用水平沟等工程进行处理,加强苗期灌溉,保证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提高植被的存活率,使地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需不断改善效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对当地情况深入了解,制定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案,实现生态环境平衡。
(收稿日期: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