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临摹方法的运用及实践探究

2019-09-10 07:22许科建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摹实践初中

[摘要]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临摹,一定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找到其中的突破点与契合点。教师应运用初中生学习书法的各种临摹方法以及临、摹交叉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临摹;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1-0042-03

[作者简介]许科建,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南京,211500)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六合区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中心组成员。

临摹是学习书法唯一可行的途径。对于初中生而言,不仅可以习得书法的技巧,更可以获取学习书法的能力。历代书法家对临摹都十分重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也都以临摹为基础。临摹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但至西晋,临摹一词才真正意义上被应用。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显然,临池学书说明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

一、默记点画,心临手摹

一般情况下,我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古代人经典碑帖开始的,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临摹,而忽视了“读帖”这一重要环节,即分析所临对象。如果只是打开字帖“照本宣科”,往往不能得其要领,时间长了还会沾染上“描、画”的不良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先观察、分析所临摹的字,如所临摹的字外轮廓线是什么形状?起笔、收笔是方还是圆?笔画有没有弧度?一个字中有几个相同笔画怎么处理?揣摩古代书法家的用笔方法,从一点一画学起,牢记于心,再从结构、章法、气息等处心临手摹,待基本笔画书写过关后,再过渡到独体字、上下结构的字等,这样循序渐进,方能有所获。

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书写基础,但是受“横平竖直”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往往把对笔画的简单理解带入临摹,对字帖中细微的变化观察不到位或直接忽略。初中的书法教育应该既重视实用性也重视艺术性。初中生的眼界、知识面、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手部肌肉已渐渐成型,这些都为较好的临摹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细研细究,区分临摹

(一)临:金文从[臣]从[人](即[监]省去[皿]),[品]声。[臣]像竖起的眼睛,全字像人低头俯视之形,有居高临下之意,本义是俯视,引申为监视。后引申为释义:(1)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2)到,来;(3)遭遇,碰到;(4)挨着,靠近;(5)照样子模仿字画;(6)旧时指帝王上朝:一朝,一政。而在书法领域中,“临”即为:照着样子模仿。

(二)摹:形声字,本义:描画事物轮廓。后引申为释义:(1)摹,规也。——《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2)又如:摹帖(描摹法帖);摹版(翻刻的版本);摹印(摹拓);摹肖(依样复制);摹勒(依样描字刻石;描摹勾勒);(3)仿效:若是,三代不摹,圣人未可师也。——范晔《后汉书》;(4)又如:摹习(仿效;学习);摹勒(模仿);摹调(模仿调弄);摹袭(模仿沿袭);摹窃(模仿剽窃);(5)描写,描绘。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乎?——江淹《恨赋》;(6)又如:摹画(描画,描绘);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相比较“临”,“摹”更注重于“形状”的像。

研究学习古人书法必须从临摹开始,通常会把名家经典碑帖放在一旁,模仿其笔画、用笔、结构的书写称之为“临”;如果以薄纸放在名家碑帖上,按照字的形迹而复写,称之为“摹”,或名为“影书”。现在小学生用的描红本,属于摹。除临摹之外,还有“双钩”法,用薄纸覆于碑帖或书法真迹上,用极细之笔画将薄纸下字迹沿着外缘线钩下来,再用墨填满双钩内的空白处,称“钩填”。

三、动手动脑,熟悉类型

1.对临:意为对照着临写。具体方法为:将字帖放在左侧,纸张置于右侧,要求尽可能和法帖中的字一样,即精准临摹。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写一个笔画看一下字帖。

2.背临:即把字帖合上,凭印象写出所学的字。这种临摹方法适用于有较好书法基础且学习书法有一段时间的学生,可以检验学生对字帖的熟练程度。

3.意临:意临需要书法者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即按照自己对碑帖的理解,对原作进行改造式书写。不一定和原作相像,但观者可以从中看出取法、传承的出处,即师法的对象。

4.心临:类似于默读形式,是读帖的有效延伸。具体方法为:某个碑帖的整体章法布局,某个字的结构、用笔,甚至有几个横画,起笔、收笔怎么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慢慢放映,以便加深印象。

5.指临:较为随意,用手指把所临碑帖画出来,可以在地上或在其他方便的地方。即把心临法用手指比划出来。古人就有在被窝里练字的故事,据说还把被子“写通了”,说明其用功之勤。

6.硬筆临摹:既简便又易操作,即用硬笔把碑帖临摹下来,这对理解字的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练习硬笔书法,可谓一举两得。需要说明的是,硬笔的表现力远远没有毛笔丰富,硬笔临摹法只是学习书法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毛笔。

7.关于碑帖中残缺字临摹的方法:我们在临摹古代经典碑帖(特别是碑)中,常常会遇到碑的残缺。一般情况下会跳过此字,笔者觉得这样做就错过了一个学习的绝佳机会。我们可以尝试着参考字帖中的译本,琢磨是什么字。参考本字帖中的相似字,推算下残缺部分,尝试着复原。这是对碑帖深入理解的检验,也是一种大胆尝试,肯定会受益良多。

四、琢之磨之,临摹结合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观察字帖时往往对细节关注不到位,那么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如何引导呢?

其一:教师要做好讲解。如书法中的横画有方笔和圆笔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几个起笔写得雷同。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这些变化。其二:教师要做好示范。可以请学生做两个层次摹的实验,一是将字帖复印稍微放大些,将毛边纸置于字帖上,用笔将整个字的轮廓精准地描下来,然后用墨填满(第一次可以允许学生一点点凑满),请学生仔细观察起笔、运笔和收笔的微妙变化;二是用笔将整个字的轮廓精准地描下来,转用毛笔书写,注意一定要在空心区域内书写,尽量不要超过边缘线。写好后一定要和字帖做比较,哪一笔写得好,起笔、运笔和收笔是否到位,等等。一般摹完后学生会信心倍增,这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进行第二个教学步骤:继续将毛边纸放在字帖上(与第一步所描字要相同),沿着字的笔画中心线画单线。让学生先观察字帖,体会笔画的粗细、位置、起笔、运笔和收笔。观察好之后,再参照字帖临写。写好后仍需和字帖做比较,说明优点和缺点。由全摹到单线摹再到临,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就会对结构、用笔有了清晰的认识,复回到临习阶段往往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由摹入临是用于学生书写和字帖有较大差距,或者对字的细微之处观察不到位。如果学生对字的结构把握不错,就是起笔、收笔等细节处理不好,可以将单独笔画抽出来做“摹”训练。

作为初中生,对于简单字往往较容易书写,复杂字就需要临、摹相结合来完成。临,一般来说会沾有自己的书写习气,与原帖会有差距。摹,很容易写得像,但学生会过度关注形状而忽视书写状态、书写感,因此不宜过多提倡摹,以临为主,以摹为辅的教学方法更为适宜。总之,无论临还是摹,都只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途径,其目的是吸收古代字帖营养,为后面的创作做准备。

综上所述,书法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临摹内容最好符合学生的精神气质;书写的技法、技巧最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学习手段最好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行为,使之有趣而不枯燥。教育学上讲因人施教,即此道理。

书法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们要进一步探究与创新书法教学的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临摹实践初中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