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峰
摘要:在县级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的进程中,最关键的融合是人的融合,即新闻记者的融合。如何才能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本文给出了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全能型新闻记者;融媒体;信息技术
当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日益成为信息集散地、舆论策源地与思想交锋主阵地,这给传统媒体尤其是县级传统媒体带来空前的冲击,促使县级传统媒体加速向融媒体转变,尽快占领主阵地,打通新闻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才能不断增强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在这一转变进程中,做好新闻记者的融合是关键。新闻记者应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全能型人才。
所谓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战的传播方式,不断吸收其他媒体的优势,积极与其他媒体融合,才能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
新闻记者要做到全融合,必须要有敏感的政治高度和政治站位。在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通过各种媒介快速向大众传播,普通百姓很难分辨真伪。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严格履行新闻职业操守,继续发挥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价值标准的重要作用,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导向、可靠信息源等新闻职业操守的基本原则,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这也是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要坚守的底线。
新闻记者要全方位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由于互联网日益成为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各个媒介分派记者参与同一事件新闻报道的模式,所以,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可以由一名新闻记者提供同一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因此,新闻记者不但能写报纸、电视、电台传统媒体的新闻稿,还要能写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新闻稿;同时,还要能拍照片、摄像,必要时还能进行现场主持等。不同媒介的写作要求是不相同的,比如,报纸要求的是书面语言为主的深度内容;电视需要的是口语化、镜头化的画面语言;微信公众号要求的是适合互联网的碎片化语言、图片和视频。因此,新闻记者必须熟悉掌握不同平台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内容要求。采访时,只有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才能满足不同平台分发的需求,否则,就难以适应融媒体时代不同媒介、不同平台对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报道需求。要达到这一能力,必须不断钻研不同平台各自的报道模式,快速掌握各种写作技能,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新闻记者要突破传统媒体的惯性思维和认知,不断增强创新力。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者变为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的服务者。新闻记者要适应新媒体发展逐渐呈现出的移动化、可视化、互动化、平台化等趋势,只有不断增强创新力,弱化和淡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才能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尤其注重“内容创新”,摒弃传统媒体“听”新闻、“读”新闻、“看”新闻的模式,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将视频、图片、文字、配音等新技术、新手法集合起来,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为受众创作出更具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新闻产品,来满足受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做到“四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为此,新闻记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坐在办公室里是无法写出鲜活、接地气、真实的新闻作品的,只有经常深入到普通大众之中,善于观察、辨别、发现新闻事实,捕捉最接地气、最鲜活的新闻素材,凭借新闻记者自身牢固扎实的文字功底,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练就“火眼金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作品。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要有更长远的目光,牢固掌握更全面的业务技能,将自己培养成全能型人才,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接受新挑战,更好地做好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