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动物化社交语言的兴起、流行原因及影响

2019-09-10 07:22曹宇雯
广告大观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曹宇雯

关键词:动物化 社交语言 网络流行语 萌文化

一、网络动物化社交语言的兴起

社交语言的“动物化”趋势明显,例如:“有猫饼”(有毛病)“猴!”(好)“然鹅”(然而)“马住”(码住)等类似的话语也时常运用到年轻人的社交圈中。关于“动物化社交语言”的定义,学界暂无相关阐释,笔者认为,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年轻群体通过谐音想象将动物人格化并衍生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网络社交语言”,而谐音想象和卡通动物形象的再生产是动物化社交语言产生的两大基础要素。

二、网络动物化社交语言的流行原因

网络用语为何会呈现出“动物化”的趋势?90后年轻群体为何会选择动物化社交语言进行话语表达?这背后反映了何种群体心理?有哪些深层原因?笔者将从萌文化的视角进行原因分析。

(一)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与象征性消费的驱使

市场营销中将消费分成物質性消费和象征性消费,所谓的象征性消费是指符号消费,即精神消费。受众在符号消费过程中并非只消费商品本身,而是消费商品所象征的社会意义。让·鲍德里亚把其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对商品的符号和符号背后意义的需求,是由占有社会意义的欲望激发出来的需求”。年轻群体把“鸭”形象当作一个符号,来创作表情包、流行语等一系列网络文本,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及话语表达的需求。网络“动物化”文本创作的趋势,是新时代下“萌文化”的一大表征。而萌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个性、趣味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年轻群体的精神需求,这就驱使文本生产者对“萌”元素进行挖掘和改造,“你好鸭”“加油鸭”等动物化社交语言应运而生。

(二)网络环境: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发展

以web2.0技术为基础的媒介融合,为网络“动物化”现象建构起强大的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正是由于媒介融合建构了强大的信息平台,网络“动物化”文本才得以在虚拟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从基于现实社交网络编织而成的虚拟社交空间,比如微信朋友圈、QQ等,到基于兴趣爱好组成的虚拟社交空间,比如百度贴吧、论坛、知乎、豆瓣等,再到基于陌生关系形成的短暂交流平台,比如百度知道等。移动互联时代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点燃了人们“卖萌”的激情。一个个亚文化群体和社区形成之后,他们彼此共用一套话语体系,分享乐趣,寻求共通的意义空间。

(三)个体心理:现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

社会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工作压力太大,大众普遍存在着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消极情绪。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年轻群体迫切地需要一个宣泄口和解压阀,来释放内心的焦虑。动物化社交语言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出现,为社会娱乐带来了新的方向。人们在打造“萌”的特质,参与“萌”的活动中找到了一种温和而直接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三、网络动物化社交语言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语言内容,扩充文娱生活

动物化社交语言借助了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示了新的语用意义,简单的“鸭-呀”转换也迎合了当下“萌文化”的趋势,让原本单板、严肃的话语变得轻松、活泼、平易近人,因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就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萌萌哒的事物的喜爱,也近乎一种本能。动物化的社交语言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既能传达信息,又能表达情绪。

2.调节人际关系,缓解社会压力

被“动物化”的社交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被“润滑”过的情感表达。以卡通人物“唐老鸭”为原型的表情包就是最好的例证,可爱的鸭鸭形象在这个时候起的就是润滑所表达的真实情绪的作用,当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可爱的动物身上,这个时候就能够及时有效地活跃气氛,避免社交话语场中的尴尬情况。动物化社交语言通过将个人情感借助于可爱的动物形象进行表达,补充这种表达背后的语境缺失,极大地调动情绪和拉近距离,降低了在虚拟空间发生争执的可能,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冲鸭”“加油鸭”等一系列动物化语言可以看作是在人们社会生活的“解压阀”,借由“动物化”文本排遣消极情绪,给予自我激励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语言健康发展

当下中国社会中萌文化在语言上的表达基本是通过“写错别字”实现的,例如动物化社交语言中的“鸭-呀”转换便是如此。人们通过谐音替换字词,一大批错误书写在网络上传播,对于低学龄儿童和不明真相的人群来说这种“萌表达”会传递错误的词汇信息,影响其对正确汉字书写的认知,对汉语言文化传播也会有误导的风险。

2.易造成“低智商社会”

四方田犬彦的《论可爱》理论认为,“萌文化”作为成年世界的对立面,在现代社会的流行是有社会心理成因的。一些成年人喜欢卖萌,暗含了抒解现实压力和焦虑的心理预期,这是人们在后现代社会排解孤独感的手段。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质疑:“年轻人痴迷‘萌文化’,消极逃避而不求上进,放弃思考,毫无责任感。拿无知当个性,把幼稚当资本,谈吐间词汇单一,一张嘴言语粗鄙。”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陶寰认为,网络流行词的幼稚化对使用者的角色认同产生负面影响——会造成男性女性化,女性儿童化,儿童宠物化。由于“萌文化”迷族的社会心态转变和角色认同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低智商社会”的形成。

结语:动物化社交语言以其独特、新奇、轻松、简单及幽默的方式进入大众视线,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和使用。萌文化的兴起,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可爱的动物本能的喜欢,而是恰恰击中了现代年轻人的情感症候,成为一种精神慰藉。但是对于网络用语“动物化”的现象,我们应一分为二来看待,既要看到它对当下年轻群体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其的批判性解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规避“责任缺失”和“不想长大”的社会心态。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