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林华
摘 要: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是高中信息教师的基本追求。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中笔者通过“学中做”、 “做中学”和“看中学”三种模式的高效教学,讨论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法探究
在新课标进程的不断推动背景下,高中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性化、高效率化和高质量化,以期学生综合学科素质水平的发展。高中信息教师有必要学习专业的教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用于所教学生,同时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教学。
一、基于任务的“学中做”模式教学
信息学科的知识一般没有较强的逻辑性,知识点繁多且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所以教师要达到高质量的教学,需要结合新课知识特点,将繁琐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教师的分步带领下,扎实每一个阶段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实现高质量的信息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片信息的加工”时,考虑的本课内容操作步骤繁多,时间紧,决定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实践,实现“学中做”模式的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图片中图形的选择,具体思路为选中图片中不规则的部分。具体操作步骤为选中工具栏处的快速选择工具,单机要选择的区域,在未选中的区域继续单机,最后图形被选中。然后,调整亮度,选中工具栏中的“图像”,点击“调整”,选中“亮度/对比度”选项,最后在弹出的亮度调整框中选择自己想要的亮度和对比度。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倾斜度调整、羽化等操作。然后教师利用课堂空闲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二遍比较快速的操作,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操作步骤,达到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基于活动的“做中学”模式教学
“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活动,在活动中引发技术需求,再从需求出发学习技术,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求知需求,然后学习技术,掌握学习方法,锻练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信息知识技能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锻练。但是教师被备课过程中准备支撑性的学习资源,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中做”模式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网络信息下载”时,考虑到学生大都有过网络上搜索资源的经验,决定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高质量的课堂学习。首先,教师为每个学生分配了任务:“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将自己想要查询的信息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上,并从电脑中打开查看”。然后教师开始教授从网络上下载资源并保存到硬盘上的具体步骤和搜索技巧。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时,小部分学生在第一次搜索时找不到自己的信息,然后教師给出相关技巧:“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其一是让自己搜索的关键词更为具体,其二是变更搜索引擎,可以用百度搜索,必应搜索等高效搜索引擎”学生经过教师的技巧传授,找到了自己要查询的信息。最后教师教授了如何将网络上的信息保存到本地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在本地查找信息的步骤。本堂课中学生由于课堂的开始有任务的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随之高涨,保证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基于情境的“看中学”模式教学
一般信息新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会比较陌生,而在新课教学之前对新课内容有所接触的学生,则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新课知识,这部分学生也能很快投入到新课知识的学习中。那么怎样让全部学生都能迅速进入实质学习阶段呢?情境创设是一个帮助学生解决对新课知识感到陌生感的好方法。所以,所谓“看中学”就是让学生首先观看教师操作,在此过程中进行对信息新知的了解,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据库的组成”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直接接触过数据库,所以对数据库的知识感觉陌生。所以,对于本课知识的讲解,教师主要由教师操作和讲解,学生观看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数据库的组成。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了关系数据库的定义,和对大量数据管理的方便的特质,以及数据库表的构成,字段的定义,记录的定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数据库的组成,高质量达成了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组成的课堂教学目标。
综上所诉,高中信息教师要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教学目标,就要将高效的教学法活用于针对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中,如对于知识点繁多的课程就要分段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对于相对简单的,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高效学习;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则有必要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操作,取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在教师灵活的教法应用中做到高质量的学习,促进教师高质量信息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探究新课程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才智,2015(29).
[2]余文涌.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