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建立研究

2019-09-10 17:43孙莹莹黎亚茹胡蝶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孙莹莹 黎亚茹 胡蝶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孕育了悠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滋养我们的民族发展,还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文化属于一种软实力,文化的兴盛与繁荣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创新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挥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文化自信的特征,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

一、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

(一)具有开放性特征

從表现形式上来看,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文化自信并非某一文化的独特表现,更不是某些文化的故步自封,而是通过开放的胸怀以及开放的思想,与多元文化进行交流与比较。文化自信属于一种开放的文化体系,在对其进行传承的同时还应进行创新。包容性也是文化自信的开放性表现,中华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假如没有包容的文化自信,极有可能向文化自负或者文化狂妄的方向发展,在文化包容的同时应设定文化边界,避免文化陷入盲目的自信。

(二)具有连续性特征

在建设文化自信方面,无论是理论的积累还是被正式提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既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也有可能遭受挫折,但无论何时,都需坚守文化信念与意志,文化自信的连续性特征由此得到凸显。中国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情怀,即使社会需要转型与改革开放,其本质也尚未被忽略。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自信的连续性也有所体现,文化自信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其科学内涵并没有脱离原有的文化自信,只是将以往的内涵作为基础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具有基础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期的理论探索与精神沉淀,就是文化自信的基础,现今社会的文化风气与精神面貌历经了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道路的探索。文化自信的基础性,还能够在中国气派方面体现出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引导中国人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是最基础的自信,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力量,能够对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贯彻落实其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在传承与创新文化传统文化时,应以人民为中心,是提高人民自信的重要目标。首先,加强对中华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通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构建完善的优秀文化教育体系,将优秀文化教育融入到各级国民教育当中,鼓励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合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众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的对人民群众进行熏陶,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二)推动优秀的文化走向世界

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切实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展现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一个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有宝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还应保持其独特性,充分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切入点,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讲解工作,提高中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需要内心对优秀文化的认同,还需得到外界的肯定,加强与优秀文化的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在传统中华优秀文化中最应坚定的,在意识与形态领域当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为真正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与马克思的指导地位相互统一。在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步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当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创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的自信更是中国的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文化自信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主要来源于经久不息的中华优秀文化。为切实做好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将文化自信思想贯彻落实到实处,为新时代的发展赋予全新的内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民俗生活支撑[A]. 孙云峻,孙永泽,孙永浩.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4

【2】论文化自信与我国高等教育——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A]. 张岂之.素质教育与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17

【3】大学生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担当与文化创新意识分层递进式培养路径研究[A]. 魏莉,刘宬成.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姓名:孙莹莹,出生年月:1995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宁阳县,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