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溪书院

2019-09-10 07:22连颖俊
新阅读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氏太原书院

连颖俊

晋溪书院之名始于唐,是由皇家官府设立、朝廷賜额、书籍,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供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编校、典藏图书的地方,也是科学时代别具一格的教育机构。山西书院建筑文化是三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山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晋溪书院是明清时期山西太原有影响的书院之一。

晋溪书院创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中轴线南侧,和王琼祠东西比邻,西依悬瓮山,三面环水,坐西向东。原为明代三大重臣之一王琼的私家别墅晋溪园,更名为晋溪书院后供后人读书学习。1993年书院前院(西院)辟为太原王氏寻根祭祖的场所——子乔祠。

晋溪书院的创建与兴衰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太原刘家堡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时年二十六岁)登进士。他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任人唯贤”;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他和于谦、张居正被称为明代三重臣。

王琼遭诬陷时,年已63岁。这是他政治生涯中遭到的最严酷的打击,在谪戍绥德后,不闻朝事,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每日读书、吟诗。三年后,他已无意重返朝堂,只想早日还籍为民,颐养天年于晋水源头,产生了创建晋溪园的想法。明嘉靖四年(1525年)的冬天,他的长子王朝立前往谪所侍奉父亲,王琼流露出在家乡建居的心愿。王朝立便暗中积极筹备。

明嘉靖五年(1526年),朝廷有意让王琼还籍为民。王家正式动工在晋水畔建园,以号为名,称“晋溪园”。 园子建成巧逢王琼好友吏部尚书乔宇来晋祠,特意为园内正厅书匾“溪翁堂”。今日晋溪书院的西排正厅(子乔祠)就是当年“溪翁堂”旧址。明嘉靖南京吏部、兵部尚书襄垣刘龙(1476—1554)为王琼新筑晋溪园赠《七律四首》诗,他在前记中这样写道:“王晋溪太宰卜筑于晋水边,甚为佳境。乃至绥德谪所,以书来乞诗。自谓儿辈为我营一供老之所。池馆之间,胜植花竹,稻畦蒲扯,烟汀雪濑,弥漫极目,颇得秀润闲雅之趣。缙绅多为题咏,不宜独阙。乃叠韵以四律复之。”

其一,晋水溪头冢宰家,独将风物占年华,舟航利涉空横渡,霖雨功成不受夸。千顷雪翻彭泽稻,一川霞散洛阳花,何当起作天河水,再为苍生洗怨嗟。

其二,几时投刺晋公家,遥望龙门发已华,表里山河空入梦,神仙池馆漫多夸。门前鸥鹭寻常客,镜里菱荷次第花,是说白头犹紫塞,中原悬望四夷嗟。

其三,故乡门第是通家,京国交游有岁华,晏罢更留常至醉,诗成频读误蒙夸。秦关夜月三年笛,渭水春风几度花,何日与公更秉烛,侧身西望转长嗟。

其四,晋溪原是大方家,润色皇猷国有华,十策河汾从古重,一篇滕阁至今夸。地灵惯产庭前玉,天巧能开笔上花,为报故园歌舞地,便看旌旗莫兴嗟。

刘龙题诗概括了王琼的戎马生涯,多是实事求是的挚友之言,对王琼蒙受诬陷,寄以无限的同情和安慰。人们从诗中更能了解到王琼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建造晋溪园的来龙去脉。

晋溪园建成不久,嘉靖恩准王琼告老还乡,王琼住在晋溪园内,每日读史、吟诗、弈棋、作画、种菊、修竹、临河垂钓,在晋溪园西亲手种植银杏树两株。过上了山水怡情的生活,留下了“汾水故宫迷绿野,晋溪书院隔红尘,菡萏池塘蘋叶水,垂杨门俯稻花田,烟霞拍塞藏诗囊,鸥鹭将迎载酒船”的优美诗句。他常常教导子孙要“明君臣大义,长幼之序,父严子孝,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等为人之道。明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朝廷因西北边事紧急(这时杨廷和已去职),令王琼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三边军务。嘉靖皇帝还御书“方岳重寄”匾,特命钦差送王琼府地悬挂。时已70岁高龄的王琼,在“忠君报国”观念的支配下,二月接旨,三月登程,为安定边防驰骋于西北疆场四年。嘉靖十年王琼回京任吏部尚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琼卒于北京住所,长子王朝立扶灵柩回籍,葬于太原龙山脚下王家坟。次年王家在“晋溪园”西建王琼祠。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朝立遵父亲遗命将 “晋溪园” 改为“晋溪书院”。

晋溪书院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兴办,办学将近300年。院内有讲堂及诸生攻读住宿的斋舍,并设有斋长,管理斋务,考核诸生出勤。书院聘请有名望的学者教学。讲堂悬有二匾,一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一书《程(端蒙)董(铢)二先生学则》。当时来书院攻读的学子络绎不绝,至清代更盛。学员除王氏家族子弟外,还有本县及邻县士子。先后有近万名士子在晋溪书院学习,有不少名士学者至书院讲学,清代大考据学家阎若璩就是其中之一。书院培育了众多知名人士,如明天启举人晋祠李中馥,字晋中,别号凤石,他在《从好集》里记述了在晋溪书院攻读时的情景和同窗好友。由于书院的院舍宽敞,设备完善,明、清时太原县知县课试本县士子,曾借用书院房舍为考场。

直至1826年(清道光六年),太原知县在县城修建了官办“晋阳书院”并“醵金为师生膏火资”,晋溪书院才开始衰落。

晋溪书院与末代院长

晋溪书院自明代创建后,一直由王琼后裔经办,王琼的第十四世孙王惠(1873—1955),字景文,秉承先祖遗风,关心公益事业,经营企业有方,资助地方兴办学校,贡献巨大,声望远播,是晋溪书院末代院长,至今仍被乡人士庶怀念。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王惠着手经营商务,先后在省城柴市巷创设“晋汇丰”钱庄;在东米市开办“晋泉通”粮油店,并在晋祠、晋源、北格等镇设分店多处,主要从事粮油加工,晋祠曾有其水碾、水磨设施。另外还生产厂矿商号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参与太原、榆次等地采矿、纺织工业投资。后赴天津开设“懋记货庄”。时值辛亥革命成功,政局更迭,思潮维新,地方小型民族工商业趁势崛起,王惠抓住机遇,积累财富。

经济上拥有一定实力后,王惠将注意力转向兴办教育和改善地方公益事业。他济困扶危,急公好义,惠及乡里,种种慈善义举佳话流传。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王惠、王宪兄弟同时被地方举荐,出任山西省参议员。

王惠非常关心地方文教事业,办学育人的业绩有口皆碑。1913年,新学初兴,太原县创办第三区两级小学,王惠兄弟欣然解囊捐资赞助,获得邻村联合赠匾“注重学务”悬于内院门额。1918年王惠和阎佩礼等同乡士绅合捐1770元银币,筹建太原县学届会馆,选址在省城麻市街一号,馆内有房舍多间,专供同乡青年子弟投考中学时免费食宿,平日乡民来省城办事也提供方便,受益者甚众。会馆维持30多年,直至战乱受损关闭。

王惠对王氏先祖著述及地方文士倍加爱护。王氏祖上遗作颇丰,多散落外地,如《双溪杂记》《北虏事蹟》等手稿现存北京图书馆,王惠派专人抄录归藏。1931年他请邑人张友椿编著《王公襄公》(王琼谥号年谱),由山西书局承印行世,使王琼丰功盛名得以流传。同乡赤桥名士刘大鹏学识渊博,诗文丰著,且对晋祠文物、民间风俗考证保护卓有成效。王惠以崇敬之情亲笔书写其传略,刻石立碑于晋祠,以垂示后人追念其功德。

王惠平时攻读勤奋,酷爱藏书,在柴市巷宅院楼上辟藏书室,题名“齐芳堂”。堂有屋三间,陈列线装、平装古今典籍多种,除王琼遗嘱外,尚有中华书局版《四部备要》、商务印书馆版《万有文库》等。20世纪50年代,王惠将《万有文库》2000册及目录卡3000份,捐给山西大学图书馆。

晋溪书院和王琼祠,屡经风雨和战乱,至清代末年,已次第颓圮。1907年(清宣统元年),王惠召集族人集议,合力出资修缮,并主持施工,陆续完成祠殿及殿内塑像。书院庭舍60多间和围墙工程量大施工多年,遭遇日寇侵华战火,被迫中断。日军侵占晋阳大地,横加破坏,拆毁书院,挪用木石移筑碉堡。王惠奋不顾身,出面干预,阻止敌寇恶行。顾专人看守工地,修补残迹,得以保全书院和祠殿。在维修费用开支中,王惠独立垫支15000元,嘱咐家人勿向族人摊派。清宣统二年(1910年),王惠和王宪亲自撰写、书丹上联“举朝汹汹,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下联“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如杨应宁”,挂于王琼祠神龛檐柱上,概括了王琼一生的主要功绩,颂扬先祖功德。

新中国成立后,王惠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拥护改造政策,将所有自营商号与房产悉数投入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贡献。王惠鼓励儿孙们积极向上,接受革命教育。家中男女青年先后参加各级文教卫生工作者达数十名,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扬了王惠先生的遗风。

晋溪书院的保护利用

解放前书院房舍年久失修大部倾圯。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干部疗养院利用书院基址和建筑加以修缮供干部疗养。60年代以后晋祠文管所(1990年更名为晋祠博物馆)收回做办公用房。

1992—1993年晋祠博物馆在原址依明清风格恢复了晋溪书院,占地面积2100余平方米。东西长76米,南北宽30米。平面布局分前后两个院落,以居中的讲堂为界,前院为书斋、宾堂、客堂。后院为王氏宗祠(原溪翁堂),奉祀王氏系姓始祖王子乔。

由于晋溪书院创建于明代,清代又做过較大的修葺,在设计时查阅明嘉靖《太原县志》《晋祠志》等史籍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晋祠现存明清建筑特点、山西晋中地区书院、祠堂的形制,如忻州遗山书院、平定冠山书院等,大多为悬山卷棚式四合院建筑。除主体建筑起脊外,其余书斋、客堂等均为卷棚顶,在指导思想上着重和晋祠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同时又能体现书院特征。既不同于庙宇的威严,深重,又保留了书院特有的清净、优雅。建筑古朴典雅,景致清幽,三面环水,与晋祠古老建筑浑然一体。

如今晋溪书院作为晋祠风景名胜区、晋祠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氏祖祠——子乔祠,已经成为遍布世界各地太原王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1993年以来,依托王氏祖祠成立了太原海外王氏联谊后援会,成功举办了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 “世王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每隔一届在祖地举办一次。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十三届,其中第一届(1993.6)、第五届(1998.9)、第六届(2003.9)、第八届(2007.9)、第十三届(2018.5)在太原晋祠召开。“世王会”已经成为太原市与海内外各王氏社团、王氏后裔的重要沟通桥梁和纽带,为海外王氏回乡谒祖、经贸洽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促进太原乃至山西的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6年后,为了更好地发挥晋溪书院社会功能,传承弘扬根祖文化和书院文化,出版了《万派同源——太原王氏源流》一书,后院南北配殿展出“太原王氏,源远流长”系列展览;前院书斋、客堂、宾堂恢复书院功能,改办公用房为图书阅览室,藏书近2万册,不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及传统文化道德讲堂。

未来,随着对晋溪书院研究的不断深入,保护的进一步加强,晋溪书院将会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王氏太原书院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算命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