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新疆整体上对于双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汉语教育的重视,进一步提升新疆地区的人文素质,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本文通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中的音乐课程来开展中国音乐元素的强调,并通过音乐教育,提高爱国、团结、和谐以及感恩教育,让各民族学生通过音乐,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教育扶贫 音乐文化教育 爱国教育 民族团结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创新教育,能够从小对学生开展音乐熏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分别对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中对于加强中国音乐文化教育方面进行论述,并在音乐教育之中,能够将汉语教育、感恩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提升音乐素养之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新疆教育扶贫的效果。
一、教育扶贫中开展音乐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素养的吸收与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指的是学前、小学以及中学学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对主要科目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之外,学习音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其次,能够运用音乐教育对学生加强汉语教育的辅助教学。音乐本身的趣味性较高,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吸引更多的幼儿投入到汉语学习之中,而小学与中学的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放松自我,在舒适的环境之中能够将汉语的学习提升,学生也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对于学习汉语的抵触心理。
第三,在音乐教育之中通过将爱国教育、感恩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进行融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政治素养,让学生从小在爱国主义、感恩主义以及民族团结的氛围下得到熏陶,促使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并提升对祖国各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基于新疆教育扶贫之音乐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育中,要选择能够让幼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儿歌。这些儿歌的内容要能够让学生较为容易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之中将爱国情怀进行融入,例如《爱祖国》《国旗》等,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唱法来纠正这些幼儿的发音,让幼儿从小就能够学习到正确的汉语发音,还能从小培育幼儿的心中的爱国情怀,以此对未来的正确的爱国观念、民族团结观念以及感恩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小学教育开展音乐教育之时,要提升音乐教学的难度。例如《我和我的祖国》《十送红军》等,相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能够加强爱国教育、感恩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力度,在爱国歌曲的熏陶下能够对国家、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进行歌颂,并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民族歌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民族的歌曲,也能够穿插一些别的少数民族优秀的爱国主题歌曲,让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学好多元化音乐文化,最终能够提升到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思想高度。
最后针对中学教育开展音乐教育之时,要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区别开来。中学教育教学任务较重,因此音乐教育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可以将音乐教育从课堂之上转移到课堂之下,在教学之中适当穿插一些与歌曲相关的爱国的小故事,树立一些爱国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作用下接受到音乐教育,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演有爱国主题思想的音乐剧或舞台剧来进一步加深亲身的经历与感动。
结语
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思想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引导方向,将中国音乐文化教育在偏远地区的艺术教育进行充分融合,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同时在进行中国音乐元素的教育之中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让新疆的学生们更早、更系统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学生的心中提升爱国情怀、团结关爱与中华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周丽莎. 基于阿玛蒂亚·森理论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模式研究——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2011,22(02):98-101.
[2]魏汉武. 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02):61-64.
[3]高悦竹.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敖云朝格图(1972-),男,党员,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新疆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