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整合

2019-09-10 07:22包新田
家长·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资源课文

包新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发掘课程资源,以其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感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脱离时空的束缚,接受道德法制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必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我们提倡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形式新颖而刻意生搬硬套,而要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课堂服务,使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有效的课堂。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合理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试着在课前准备时发掘课程资源,在课中实施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

一、充分利用IT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发教学资源

计算机能够高质量地处理各种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信息,甚至可以将事物发展的过程十分逼真地在课堂上同步模拟,这样不仅揭示了用语言无法描述清楚的许多抽象内容,还能给学生以视、听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在上课之前,针对不同教材制作了许多信息技术课件,并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文本,制作幻灯片,开发教学资源

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图片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说教为主的局限,拓寬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不经意中愉快地接受了知识。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制作幻灯片。例如第六册第四课《远亲不如近邻》,课文中穿插了多幅图片,把这些图片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扫描课文图片,加以组合、连接,并配以课文录音,这样一幅形象逼真的连环画就形成了。只要是富有故事情节的教学材料,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制作幻灯片。

(二)结合生活,摄制录像,开发教学资源

图片的制作和展示,只是停留在静态的事物上,较为表象化。在一些课文的讲解中,如何增加一些动态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体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平时就很有必要用摄像机记录自己身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人、物、事等素材,从而可以运用于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可以将摄像机镜头对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并对其中的游乐设施、电话亭、路牌、水厂、邮筒等等作“特写”处理,展现一派欣欣向荣、富有美感的繁华景象。随后,又摄制了一组禾苗枯菱、街面漆黑、井盖缺失等镜头,最后制作了骑车人在缺失井盖的路上跌倒、血流满面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一组组生动形象的镜头展示和声情并茂的解说,使学生身临其境,与学生的幼小的心灵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公共设施”需要大家共同爱护的道理。这种以身边的人、事、物、景为背景的教育方式,相较于空洞的说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生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和影视素材,制作课件,开发教学资源

课文图片的剪辑、身边事物的摄制记录,由于教师本身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素材资料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要。互联网的兴起,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如果需要什么样的素材,只要在百度上输入相应的关键字,一般就会搜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我在设计《行行出状元》一课的开课部分时,就是通过百度搜索,将一幅幅精美图案下载链接到课件中。又如我在上《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单元之前,我先剪辑了跟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再在课中向学生一一展示。然后,我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课程的延续顺理成章。这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影视作品中,它的知识性及育人角度和我们的教学是相通的,只要合理运用,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合理运用媒体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是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

如在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在课前我设计了“你是怎么看待生活中风雨”这一问题,并把课前制作的连环画作为引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景、故事引路这样的开篇教学,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明理

运用信息技术,能较为直观地展现“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深入明理并内化为指导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例如:在教学《在成绩面前》时,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他们对“在成绩面前应该怎么做”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口号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中的道理,也没有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为了让学生了解、认识在成绩面前怎样的表现最正确,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最有帮助,结合课文内容,我提出“常胜将军为什么变成逃命将军”这一思考题后,播放了《骄傲的将军》这一录像片段,形象地展示了这位将军从“常胜将军”变成“逃命将军”的过程,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再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使学生真正明白:胜利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取得胜利后,如果骄傲起来,就会转胜为败。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发掘课程资源,以其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感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脱离时空的束缚,接受道德法制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治,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必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我们提倡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形式新颖而刻意生搬硬套,而要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课堂服务,使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有效的课堂。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资源课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