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理工类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教育研究

2019-09-10 07:22黄会娟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新时代大学生

黄会娟

摘 要:在大学阶段对理工类高校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引导,既有利于理工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使其在家庭、学校、社会上能够健康发展。但是在我国高等院校当中理科类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缺陷也引起教育部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关注。因此大学生人际引导教育对理科类大学生来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同时在调研河南及其他省份共10余所理工类大学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提出适合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的对策,旨在促进理工类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进而促进高等院校教育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教育;新时代

研究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所有理科类大学生当中有27.35%的大学生表示有心理障碍,而到90年代已经上升为30%,而近几年也在逐渐增长。然而由于理科类大学生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使得理工类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大学生有所不同。而通过对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仔细研究和探索,从而找到适合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在提高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能够使高等院校教育实现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因此对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一、对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大学期间学生处于心理健康的成长阶段,他们需要在同伴当中找到认同感和支持,这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理工类大学生通过在人类交往过程当中,与同学、朋友、教师分享事情的成功与失败,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通过同学、朋友、教师和家长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二)指导理工类大学生使适应与社会相适应。大学生活是学生人生的新起点,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尤其是理工类的大学生在进入学校的时候,难免会体验到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差距及心理状态也会呈现很大变化,这会产生许多问题与矛盾,如若这时遇见各种心理问题并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就会使学生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

(三)能够使其认识自我。通过对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指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体系,使得理工类大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有效反馈,通过他人给出的反馈及观点能够正确自我认知,然后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能够在群体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优点从而使得理工类大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理工类院校约占53.12%。而男女比例为大约为7:3,;有40%的学生是河南籍贯,其余60%来自我国其他省份;有28%是零零后,72%是90后。通过对我校学生的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理工类大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在我院校大学生中有28%是零零后,72%是90后,由于他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当中也倍受溺爱、宠爱与照顾,也就缺乏分享精神,而在同龄人交往的经验在生活当中也没有很好的锻炼。除此之外,在自身学习上也有着明显差异,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自我优越感,骄傲甚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在其他同学身上,也过度坚持自我,导致其在人际关系当中处于傲慢强势等态度。反之有部分学习相对较差的理工類学生他们过于自卑,使得在人际关系当中处于弱势、被动的局面。

(二)理工类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高等院校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同时在高等院校当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自身来讲具有不稳定的心理因素,也是处于人生转型的重要阶段。而在调查中表明,我校有47.82%的学生在大一时不知道怎样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感觉无助迷茫。例如,在大一新生刚进入校门的时候,周围环境与其高中阶段有着明显变化,有许多理工的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舒适的发展领域,在此前提下也缺乏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与人交往的信心和意识,甚至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也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但是在误解产生之后还缺乏化解误会的技巧,这使与他人交往产生重大阻碍。

(三)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缺乏教育引导。对于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除了自身原因以外,有35.3%的学生认为导致其人际关系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中学校也有着很大影响因素,由于学校缺乏明确的人际关系培养的措施和方法,使得其教育大多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等理论课程上,通过简单讲授使其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在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人际关系的处理。除此之外,对于很多高等院校的辅导人员和心理咨询相关人员大多都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缺乏人际关系教育培养的经验,使得其教育效果不佳。

(四)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缺乏社会教育。有51.25%的学生表明社会风气也影响其人际关系健康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及进步,人类的价值观也有着很大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盛行,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混乱,这也导致了理工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明确,使其在人际关系处理当中存在许多困惑。社会风气和经济政治等不断影响也导致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处于被动局面,而理工类大学上本身其不稳定的发展因素,不能有效分辨出在社会当中甚至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观念是否正确,所以在人际关系处理当中也有一定阻碍。

(五)网络时代影响了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由于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交流的便利条件和平台,这样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与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进建立了新型人际关系。有85.32的学生表明由于网络便捷现在已经离不开手机。但是也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存在的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也有了一定阻碍。因为丰富多彩、便捷的网络时代吸引着他们,导致大学生爱不释手。而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导致低头族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由于长时间的沉迷网络还导致了理工类大学生与他人面对面交往的能力缺失。学生不能明确感知网络交流与现实人际关系的区别,再加上长时间的沉迷网络,也使得他们不愿与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就导致了对于周边事物的冷漠、对朋友的冷淡,就会产生许多负面人际关系交往的影响,当然也就不利于人际关系发展。

三、理工类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教育路径

(一)通过优化家庭教育引导学生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家庭教育形成团结友爱、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能够促进大学生个性特征的优化和发展。而家长也要加强学习,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子女做出优秀的榜样。除此之外经常和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孩子与其关系更加密切,孩子在遇到事情之后也能够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家长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孩子养成健康的人际交往体系。

(二)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来引导学生人际关系。首先,学校可以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并能够将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课程与实际人际交往相结合,可以通过个体案例来进行分析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站在他人角度分析问题地能力。学会运用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及逐渐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建设。除此之外,在学校也可以展开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理工类大学生在对自我认知后能够明确自身优缺点给予足够的展示平台,在增加同学相互了解的同时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通过良好的社会教育来引导学生人际关系。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通过良好的社会教育应树立起健康、公平、公正等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奋发图强、诚实守信等行为习惯,以此也能够使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过程当中处于健康的环境。

(四)通过理工类高校大学生自主引导促进其人际关系发展。首先在理工类大学生自身上可以加强与人真诚、为人友善等方面来自主进行人际交往,这样通过主动自我提升也能够实际在实际人际关系当中处于健康发展的位置;其次,要让理工類大学生明确知道自我的正确认知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认知自己是怎样的人,才能够在人际交往当中具有针对性,能够发挥自我的优势促进人际关系健康化;最后大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的平台,通过校园组织的活动,面对面的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等方式,在这样实践人际交往的平台上进行人际交往,使理工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体系不断完善华,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开展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引导教育研究不仅影响着大学阶段自身心理健康发展与人际关系发展,而且影响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因此通过理工类大学生自身不断调整,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引导下,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够使得积极健康发展。同时保障理工类高等院校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亮.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154-155.

[2]付玉,董开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01):61-62.

[3]高全宝,范文俊.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1):47-49.

[4]陈珝,傅宏,张晓文.通过共情训练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6):79-84.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