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四个融合

2019-09-10 07:22罗玮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用户

罗玮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特别是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媒体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的舆论生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媒体,如何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实现传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媒体的有效融合,成为当前实现新闻媒体跨越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下面笔者将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等方面做一些浅谈。

一、设计与方向的融合

设计与方向就是媒体转型的顶层设计和方向制定,将总体思路贯穿于从上至下的融合发展之中,树立一体化发展的设计理念,整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战备重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并让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化效能。

(一)执行移动优先策略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成为新闻热点生成、舆论发酵的主要策源地。规划推动媒体融合,实施“移动优先”,大力发展移动新媒体。要相应地调整媒体单位的体制机制包括组织形态等,打破媒体内部既有利益格局,按照移动互联网的规律布局并匹配资源,让资金、技术、人才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倾斜。

(二)坚持内容为王的方向

传统媒体有自身的传统优势,如专业的采编队伍和专业化运作形成的公信力,也有深度报道和专业报道所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这得益于内容生产的专业主义。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是媒体融合之本,提供优质内容都是媒体传播的重中之重,它是吸引用户、维持生存无可争议的第一要素。

(三)探索转型发展的模式

在泛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遇到了来自各种层面的挑战。那么我们要以什么模式发展呢?参考全国媒体,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专注于平台打造,如澎湃、封面、上游,它们无不是围绕着新闻客户端开发和维护,做平台主流影响力、做新闻原创和信息围度,这类模式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拥有强大的支撑,该模式目前仍只适用于极少数的强势媒体。另一种模式是专注于IP打造,如新京报、成都晚报、深圳晚报,它们围绕传统品牌,借助资源优势,与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全面开展跨界合作,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壮大产业源,延长产业链,构建新型盈利模式。以上两种模式的发展都取得了成效,共同点是以内容为王,专注于原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二、管理与制度的融合

在传统媒体的红利时代,媒体更多的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管理机制,其治理机制更趋向于事业化体制、企业化管理。现代媒体企业想要实现在融媒体时代下的管理战略转型,须加强新媒体管理为引领,通过健全治理机制、打造核心品牌、有效调整人事管理制度来促进管理内容、管理模式的变革。合理调整决策和人事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权责明确、分工有序的决策机制。可以在决策机构下成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商讨和决定有关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投资计划,以更好地解决决策科学性问题。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融合战略实施的效果,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用人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人才的激励机制,完善干部竞聘、员工竞岗、业务激励等有效结合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激励机制旨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以此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

(一)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体系

传统媒体时代单一的计件式考核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全媒体发展,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在推进执行力方面可引入现代企业的OKR、KPI等考核方式,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和时间表,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考核考评维度,细分平台、产品、类别、工种,围绕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从阅读传播指标、后台互动指标、用户维度和质量等方面建立全媒体形态的分层加权计算传播力指数模型。总体方向是鼓勵采编人员做各类新产品,推广新的应用,在他们的细分领域做用户覆盖,鼓励他们通过资讯、服务、互动等方式占领舆论阵地。

(二)打造核心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媒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媒体企业想要实现在融媒体时代下的管理战略转型,提高市场辨识度,必须重视对品牌的打造。通过创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优势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企业形象、品牌、产品和团队全面包装,充分了解当前市场的趋势走向与最新动态,获取受众的喜好和实际需求,结合市场与目标用户来对品牌进行定位和IP打造,为了提高品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健全品牌管理机制,从而提升用户对品牌的满意度。

三、思维与表达的融合

媒体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计算公式,而是思维理念的融合,是适应传播新形势新要求的融合,是传统平面化思维向立体化思维的转变。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还要学习使用各种新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

从平面媒体采编转型到全媒体采编将是全新挑战,这对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会作出重大改变。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多的载体和立体的表现形式,相比原来的平面工作,更增加了如音频、视频、H5场景秀、编辑器、数据表单、条图等展现形式,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没有动手的能力,就会困难重重,不仅影响工作,也对成长不利。巧妙运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更真实更生动地呈现选题内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真正互动,现今已成新媒体采编人员的基础能力。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采编的手段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同介质媒体的技术和传播特点各不相同,新闻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即使对同一新闻事实,报道内容、手法、结构、形式也会所有不同。因此,新媒体记者要做到能思考、能奔走、能运用、能聚合,生产出来的产品能适合各媒体的特点,发挥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应。在全媒体时代,记者将面对多个传播终端,具备传播的复合能力和多媒体的思考能力,即能在现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哪些内容分别适合哪种传播载体和终端,并熟知各种传播终端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全媒体编辑需要从传统的“编辑思维”到“用户思维”进行转变,需要理解新闻产品或平台的每一个功能点,才能解决用户提出的所有问题。怎样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中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受众,借助于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来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必须树立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对自身工作进行反省。人人媒体的时代,用户参与的传播是最好的传播。在广泛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营销,也是新媒体编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保持与用户的互动,引导用户参与传播,这样不仅保持了长时间的热度和参与广泛度,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新媒体编辑不再是埋头操作和思考单一,要善于与受众互动,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借助不同媒介渠道搞好互动,通过新闻策划、线上互动、投放广告等方式,实现媒介品牌的广泛传播。

四、传播与渠道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传播方式不断演变和丰富,而技术平台的运用和投入成为媒体转型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对于大部分传统媒体来说,无论是在人才、资金,还是平台、流量层面,都明显处于弱势。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多平台、多载体的传播也许别有一番风景。

媒体行业既要服务社会又要谋求发展,需要媒体行业积极谋求与其他优质平台的跨界合作,实现交叉式融合发展,可以缓解媒体机构本身的经费压力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借助资源优势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壮大产业源,延长产业链,构建新型盈利模式,推进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如深圳晚报探索出“借船出海”媒体融合新模式,先后于2015年和2017年与移动互联网行业领军者ZAKER、网易共建深圳频道。之后,深圳晚报倾全力加强深圳ZAKER、深圳网易两大平臺建设,凭借优质的原创栏目、对时事迅速的反应速度、多元的内容展现方式、创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将“深圳晚报全媒体”打造成深圳极具影响力的融合型传播平台。如今,深圳晚报已形成了内外融合、覆盖全网的融合型媒体矩阵,覆盖深圳用户超千万,辐射全国用户总数超过10亿。

传统媒体在积极筹谋建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渠道的同时,也应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与腾讯、新浪、网易、今日头条等中国领先移动资讯平台的合作,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直播短视频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在分众时代,阿里巴巴、腾讯、新浪、网易、今日头条等中国领先移动资讯平台多平台分发可以实现内容生产的最大传播效用。

(作者单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信用卡资深用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