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纵观横看与未来展望

2019-09-10 08:43郝玲君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展望未来

摘 要:纵观中国高考作文题,审题从“难”到“易”,题目从“虚”到“实”,文字从“外”到“内;横看中法高考作文题,对比内容范围的“窄”与“宽”、题目写作的“易”与“难、思想辨识的“浅”和“深”,既有对作文命题缺失的忧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感受历史;品味差异;展望未来

一、纵观中国高考作文题,感受历史看变化

1.关注自我成长,审题从“难”到“易”。高考作文命题引导考生关注自我,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如,2009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兔子不仅短跑还要学习游泳,自己苦恼。教练说要成功就得付出汗水。评论家说要针对强项发展。思想家说生存需要多个本领。”这道高考题可从四个角度选取立意。如果选不到靶心,可能和高分失之交臂。对比2017和2018年高考作文题,“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和“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指向生活、生命和成长,审题无障碍,浅显直白,对考生思考未来生活具有启发意义。

2.聚焦现实生活,题目从“虚”到“实”。高考作文命题日渐体现浓郁的生活元素。2000年-2005年高考作文题都是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出乎意料和与情理之中”。细品这些话题,会发现多为一些抽象的品格道德类词语。而2007年的作文背景材料变身为现实生活中的事件。2010年用漫画“有鱼吃的猫用不用抓鱼”影射现实,引发学生进行思考。2015年的“女儿小陈举报违反交通规则的父亲”,2016年的“学生、分数、家长、待遇”漫画,2017年、2018年直接给出和现实紧密相连的大事词汇。对比来看,命题人开始走出“象牙塔”和现实接轨,彰显出作文为现实生活所用的价值和伴随我们整个人生的深远意义。

3.激发未来意识,文字从“外”到“内。高考作文命题引导想象未来,向内用力。四年前,学生写议论文形成了“新”模式和“新”套路,事例的积累,名句的引用,辞藻的堆砌,满篇飞。学生们向自己的外在世界——阅读积累,寻找支撑。近四年,学生向自己的内在的世界——反复思考,寻求答案。当然,该命题的进步还在于毁誉并存的“共享单车”“广场舞”、令人不满不安的“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不和谐因素的列出。相比2011年新课标卷“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单纯赞美“中国崛起”的关键词,该命题更具包容性,更有利于考查思维的深刻性、复杂性。换句话说,命题的未来意识体现了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教育理念。

二、横看中法高考作文题,品味差异求突破

1.內容范围的“窄”和“宽”。以往中国高考作文题的内容限定在道德品格和现实关注,近两年偏重时代性和政治性。对比看法国高考作文题的内容,则关涉科学、法律、文化、哲学、艺术等广泛的内容。如2017年法国高考作文题目:观察是否就能足以获得认知?(文科)我有权做的事情是否就都是对的合理的?(理科)捍卫自己的权力是否就等于在保护个人利益?我们能否不受自身文化的束缚?(社会经济科)理性能否能让一切都变得更合理?一件艺术品必须是美美的吗?三种分科不同的题目,让我们看到命题人考查的内容,往往不是该学科考生擅长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扩大学习内容的广度和宽度。

2.题目写作的“易”和“难。中国高考作文题写作难度不大。无论是道德品格,还是对事件的看法,其实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畅所欲言。但是我们看一下法国高考的作文题:证明是否是认知的必须?(2016理科)政治是否可以不受真相的约束?(2015理科)艺术作品是否可以培养我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014文科)这些题目以句子的形式呈现,貌似简单明了。我们想象一下:中国的师生拿到后,多数人一定认为题中的一些词太陌生了,一定会想“这不都是大学某专业的术语吗?”“这些题是不是弄错了?谁把一些教授的研究题目拿来了?”这些题目定会让中国的考生绞尽脑汁,无从下手。

3.思想辨识的“浅”和“深”。半数以上中国学生的议论文,论证水平不高,思考不深入,停留在举例例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简单方法的使用上。时评类作文,多数中国考生简单判断对错,说着浅层的原因,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建议。而法国作文题,思想的空间完全被打开,思辨力要求非常强,否则你连问题都回答不清楚。没有个人广博的阅读,丰富的经历,很难对这些问题有深层的认识。没有平时的问题探讨和表达训练也很难短时间成文。套路技巧的文字是仿造,意义不大;有思考力的文字是创造,才是真正的写作。

三、我国作文命题的缺失与未来展望

回首中国高考作文题的昨天和今天,我们看到欣喜的变化和巨大进步。但是在中法高考作文题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差距。我国作文命题依然存在思维单一和泛开放性的问题。一是有的命题限制过窄,提供的思考空间不足,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受到限制;二是有的命题限制过宽,很难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实际水平,也难以防止“套作”的产生。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之中并最终超越语言文字。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最终会积淀为独立思考、判断、创造的能力,这是作文命题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未来意识的重要体现。高考作文命题要做到有利于促进考生生命成长,体现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就要在命题思辨性上下大工夫。

参考文献

[1]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曙光.高考作文命题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学语文教学.2017.7

作者简介:郝玲君女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论文发布或者获奖几十篇,国家、省、市赛课多次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展望未来
基于《展望未来》教材的中学生听力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
我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家纺:以创新为驱动向大家居迈进
如何应对现代教师的“亚历山大”
试论外国语学校《展望未来》教材词汇教学法
论立体绿化在建筑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