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说与电影是两种艺术形式,一个是语言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表现故事。《2001:太空漫游》是阿瑟克拉克描写太空题材的科幻小说,小说以传统叙事为主,细致地刻画了太空装置和宇宙星河,导演库布里克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挥电影艺术的特点,改编制作了同名电影。小说与电影的互动不仅是小说的题材和情节适合电影艺术形式,也体现在文本和剧本的创作特点以及叙事形态上。
关键词:阿瑟·克拉克;库布里克;小说;电影
作者简介:陈璐(1995-),女,汉族,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2
《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壮丽的科幻小说,从猿猴祖先学会了使用工具讲起,写了发现号在宇宙探测的故事。在同名电影中,发现号一点一点地接近质量最大的星体木星,寻找另一个极光闪烁的星之门。小说完成于1968年7月,比电影晚几个月,克拉克坦言在创作过程中剧本和小说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从一开始,这部小说与电影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互动的可能性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而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小说是一种理论的、推理的形式,而电影是一种视像的、表演的形式”。[1]尽管如此,二者却有许多相通之处。首先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故事,电影的核心也是表现一个故事,用镜头语言描述出来,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其次小说是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对人物的安排、情节的处理和时空的设置更加灵活自由,电影则更是糅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等类型的综合性艺术,艺术内部的富足形态使它们产生了互动的可能性。小说的创作具有画面感,作者在构思作品的时候,已经在头脑中描绘了片段,创作过程中再将其细化,并符合小说文体的特征,电影以呈现画面为主,把每一个不同的画面剪切到一起,完成一個叙事。最后,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和反映社会问题是艺术的共同使命,小说在观察社会与人的深度方面为电影找到了内容的基点,而电影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易于被受众所接受,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2001太空漫游》小说与电影中的互动表现在题材和情节上。《2001太空漫游》是阿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长篇小说,科幻题材的小说描写的内容可能是日场生活中不曾接触过的,阅读起来并不如设想的轻松,期待视野受挫是常有的现象,而电影经过造型的处理和场景的还原,极具创造性的弥补了想象的不足,经由电影镜头的具象处理,形象被重新塑造。人类世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为自然的广阔无边着迷,人类的意识已经进入宇宙太空,与异文明沟通对话,描写太空的小说加深了这样的意识,电影镜头的表现张力可以使它通过布景真实地模拟太空场景,带着观众在太空漫游一遭,头脑和身体都体验过太空,想象力获得极大地满足。
小说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猿人望月与它家族在洞穴里的生活,一块黑石伫立在山谷中,这块神秘的黑石触发人类进行思考,它们学会使用工具。第二部分描写了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搭乘宇宙飞船前往月球勘察神秘黑石的故事。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内容相关,主要写发现号离开地球前往土星,发现号的任务就是将土星全部检查一遍。这艘宇宙飞船由第三代智能计算机哈尔9000操纵,人工智能与宇航员意见发生分歧,导致一位宇航员普尔失事,他的同事鲍曼孤独的在另一个分离舱里继续太空作业。第五与第六部分相承,讲述鲍曼穿过星之门看到奇异景象,亲历星孩孕育的时刻。小说的情节在逻辑上相互连接,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情节之间又存在断裂,如第一部分交代了人类的诞生,与第二部分人类登上月球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断裂在电影中适合用蒙太奇手法来表现,库布里克将一根骸骨的镜头直接切换到宇宙飞船的形状,完成了情节的衔接和转化,而不显得突兀。
二、互动的方式
1.改编:文本与剧本
小说文本与电影剧本是同一文体的不同类型,一个属于文学文本,一个属于影视文本,电影剧本是影视文本的基础。电影剧本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种边缘性的文体,它既是一种文学的形式——因为采用文字符号作为表达工具,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独立存在并具有可读性,同时又主要是为将来的拍摄专门准备的蓝本。”[2]小说文本到剧本的转化过程其实就是电影剧本向分镜头剧本转化的过程。《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剧本与小说文本同时进行,但电影剧本符合洪深说的剧本七要素:一把整个故事划分为若干场景,并指出具体时间、地点;二每个场景的人物;三场景内事实的经过;四说明比较隐微的心理变化、打动姿态、相关人物;五场景内人物语言;六场景过渡的说明;七剧名。[3]电影剧本第一幕有14个分镜头剧本,它们从小说第一章中截取了几个片段,有些句子被直接采用,有些重新组合简略叙述,为了呈现电影画面,叙述的方式以动作描写和背景交代为主,保留了小说的叙事风格。在电影第二幕中,剧本交代了故事背景后,宇宙飞船已经在太空了,而小说细致地铺叙了出发前的事情。电影剧本比小说文本更简洁、更具画面感和表现力,将小说文本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镜头语言,再把镜头连成一个又一个场景。
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中改编的作用不容忽视,电影《2001太空漫游》改编基本是忠实于原著的,库布里克运用电影的技术手段,对小说描述的太空情景进行动态地呈现。穿越星之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视觉效果,用五彩斑斓的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太空的未知性,比起小说的语言描述更直观。小说关于太空场景和装置的描写,加入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但在整体造型上缺乏刻画,影片中太空装置的设计,“库布里克在没有得到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支持的条件下,仍旧凭借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技术创新凭空打造了一个宇宙空间,其中的星际景象与太空飞船的设计满足了观众对太空旅行的想象。”[4]小说对于太空与异文明的思考,在科幻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电影的改编删减了大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取而代之以无声地画面突出太空漫游,在电影史上却也是开创之作,正是熟悉小说与电影表现方式的本质区别,经过改编后既保持了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又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
2.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由亚里士多德《诗学》论述悲剧理论发展而来,即“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所谓完整,即有开头、中部、结尾”,完整性和因承关系是线性叙事的核心。非线性叙事是零碎的、多条线索穿插的、时空表现混乱的,“从狭义上来看,非线性叙事就是指打乱了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但从广义上来讲,可以将非线性叙事理解为一种反传统、多样化的叙事模式,不仅指叙述时间的错乱,也指叙述空间的混乱,以及叙述层的交替转换等有关叙事的各个方面。”[5]小说的故事性使线性叙事成为其主要特征,故事的展开符合起因、经过、结果,继新小说兴起之后,情节不再作为小说追求的目标,混乱的叙事中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故事的完整性被破坏,因而就具备非线性叙事的特征,写作手法与电影拍摄手法趋近。电影作为一种时空并置的艺术形式,非线性叙事自然是其本质属性,“非线性叙事在电影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层面上的局部叙事手段,是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的时空错乱,例如闪回、闪进等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另一方面表现在结构方式上,是影片的整体构思,指主要叙事线索内部反复出现的时空错乱,这是编剧、导演有意识制造的时空错乱”。[6]这不代表着电影完全摒弃了线性叙事,镜头的拼接、时空顺序的颠倒、情节之间相互的穿插串联,都会呈现出一个或几个或隐或显的故事,它具有线性叙事思维。
《2001:太空漫游》创作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属于传统叙事模式,以講述完整的故事为主,但小说各章之间的跳跃性大,时空叙述分散。细读小说可以发现其中有很浓的象征意味,如猿人对黑石的触摸打量,和人类登上月球对石板的勘探类似。弗兰克失事漂流到土星成为第一人,小说结尾处的星孩会不会是弗兰克在另一星际的孕育?这些象征不是克拉克想法的一闪而过,它隐藏在叙事线索中,根据前后情节显现出来,是故事不可或缺的铺垫。章节之间的间断性使小说形态呈块状,每章节中各小节叙事的连贯性又使小说呈线条状,线状与块状串联,形成小说局部分散、整体密切相关的线性叙事特征。虽然库布里克是一位忠实原著的导演,但他已经不满足美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经典类型电影,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他大胆创新,运用了大段的时空跳跃和平行式的时空表现手法,挑战了传统电影的时空表现观。影片中的非线性叙事既符合电影艺术的本质特点,又紧扣科幻小说类型特点,实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观看影片时被画面所吸引,但又有读原著的冲动,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但又发现它们之间惊人地相似。
三、结语
小说《2001:太空漫游》追溯了人类进化的历程,从猿人进化到人类再到未来的宇宙星孩,这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想象,克拉克在科幻小说中的预测越来越靠近真相,值得我们期待。库布里克从“未来三部曲”开始,批判色彩加强,他有意创造一个未知的关于未来的故事,于是他找到了克拉克,他们都对科技现状有所忧虑,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异文明的存在,两人一拍即合。小说充斥着漫游太空的细节,电影将它们造型化,给以华美的画面感,小说与电影就这样成为闪耀的双子星,交织着太空梦互相成就。
注释:
[1]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J].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
[2]裴显生.影视写作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
[3]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57.
[4]杨怡婧.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观[D].重庆:重庆大学,2017:26.
[5]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3.
[6]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4.
参考文献:
[1]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J].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
[2]裴显生.影视写作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
[3]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57.
[4]杨怡婧.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观[D].重庆:重庆大学,2017:26.
[5]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