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摘 要:意象是语言形象,也是诗的基本单位或元素,因此,诗歌意象是一种语言形象。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诗人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统一。通过借物予情,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唐诗中所表现的语言艺术特征往往体现在“沉郁”“飘逸”和“空灵”三个方面。
关键词:唐诗;蝴蝶;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1
意象是语言形象,也是诗的基本单位或元素,因此,诗歌意象是一种语言形象,是意与象、情与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是审美创造的产物,是有意味的形式,是意之象,情之体。正如袁行所述:“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观情愿”。因此,诗人善于从万事万物中观察事物,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结合,寄情于物,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象。
1.诗歌意象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诗人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统一。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的個人情感融入作品中,进而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赋予该作品具有感染力,与读者产生共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所处的处境通过诗歌可以淋漓尽致的刻画和呈现其在该阶段所经历的情感过程,是主观情感的客观表现形式。因此,在诗歌意象的语言中,往往是借助具体事物表现情感,以物寓予情。
2.唐诗意象的特征
在唐代特殊历史背景下,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意象特征,反映了该背景下作者的情感意义及通过意象表现多元化的审美形态。第一种是“沉郁”。由于受孔子、孟子学说等儒家文化的影响,不同诗人在其作品中所呈现不同的意象特征和风格特点;第二种是“飘逸”。此特征源于道家及道教文化的影响;第三种是“空灵”。此特征主要受以“空”、“顿悟”为内涵的禅宗文化的影响。(郭玥,2014:16)因此,不同诗歌中所表现的意象特征各不相同,在同一首诗歌中三种意象特征也可相互交融,体现作者对该诗的审美形态。
众所周知,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儒教中的“仁”本意为“亲和”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仁”指高尚的道德,是儒教最高的道德规范。因此,在唐代的很多诗歌中,无不体现儒家文化中的“仁”。如在杜甫诗歌《垂老别》中“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口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该首诗反映的是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失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老翁老妇都不能幸免。作者通过该诗表达其暮年无奈被逼从军,表达其与老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无尽灾难,家破人亡。其中“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表现了作者暮年参军,生动塑造了一个正直、豁达大度且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再次体现了作者的“仁爱”之心,这种“仁爱”不仅是对自己身边亲人朋友的,更可贵的是将这种“仁爱”推己及人,更进一步则是天下之芸芸众生,对一切苦难的悲悯、怜爱、同情和关爱。(郭玥,2014:18)
道家文化往往是指世界本源,万事万物应遵循自然规律。正如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道家文化中“飘逸”往往体现精神的超脱与人与天地万物之相融。其中李白诗歌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象征着天与地万物皆融合,是雄壮浩瀚之美,瀑布好似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落而下的瀑布像是长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这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空灵”往往是指禅宗的“顿悟”。“空灵”的意象世界往往指充满了情趣的意象的世界。作者往往通过诗歌表达其内心之情。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对于“空灵”的理解不尽相同。如柳宗元《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通过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野寂寞的场景,漫天大雪,毫无生命迹象,却有一位渔翁独坐小船,身披蓑衣,独自垂钓。通过诗歌的意象表达,表现渔翁远离尘世、孤傲清高、超凡脱俗,进而表达作者在政治革命失败后的处境孤独,顽强不屈、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通过外界物象的表达能够更好地反映和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现作者所处环境中的特点和作者的心境。
总之,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诗人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统一。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作品中,进而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赋予该作品具有感染力,与读者产生共鸣。
注释:
[1]沉郁中的部分分析来源于《唐诗意象略论》。
参考文献:
[1]郭玥.唐诗意象略论[D].2014年山西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2]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62-172.
[3]陈永明.诗歌意象管窥[D].2005年郑州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4]钱爱娟.论杜甫诗中的风雨意象[D].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5]张晓红.唐代诗歌中的飞鸟意象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6):141-143.
[6]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张毅.唐宋诗词审美[J].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