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胡适先是受命往欧美游说,接着便接任驻美大使,凭借其在国际间享有的声望,游说于英美等国。身为一介书生的胡适虽然是“半路出家”,全无外交经验,但凭借其学者风范和仁者品德,受到西方国家的尊重,也为中国的抗战付出了其个人力量。
游历欧美51天,作56次演说
1937年8月17日,胡适被聘为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在此位置上,胡适受蒋介石委托,以非官方身份去欧美访问,做抗日宣传与外交联络工作,争取欧美民主国家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9月26日,胡适抵达美国重镇旧金山。几天之后,胡适应加州旧金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的邀请,作了题为“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的演说。胡适说,崇尚黩武主义的疯狂的战争贩子肯定会把爱好和平的美国强行拉进战争的漩涡,因此,“用正义的参战,来结束罪恶的战争并摧毁暴敌,这也是美国对于世界和平的极大贡献了。”演说播出后,得到美国政界和人民的喝彩。
胡适的下一站是华盛顿,他拜访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晤谈中,胡适希望罗斯福总统“果断放弃妥协思想,用明快的眼光判断是非”。罗斯福总统告诉胡适,他准备发表公开演说,为中国的立场“求得世界公论同情”,同时鼓励中国“不要悲观”。在胡适看来,罗斯福总统“态度甚诚恳”,其基本立场是倾向于中国的。
结束美国之行后,胡适又去往加拿大、英国、瑞士等地巡回演说,争取各国人民与政府的同情和支持。据统计,以非官方身份出访的胡适,“共51天,共作56次演说”,平均每天一次以上演说,其辛劳程度不言而喻。
胡适任驻美大使,日本如临大敌
胡适以非官方身份在美国和欧洲作抗日宣传演说,得到国际道义的同情与经济援助。
1938年2月5日,胡适结束一次演说,匆匆走下楼梯时,一位身着杂役制服的美国人微笑着将他拦住。杂役从口袋里摸出三块银币,说:“胡先生,听了您的演说,知道中国抗战太艰苦了,这三块银币捐给贵国吧。”胡适听罢,眼睛湿润了。
7月20日,在法国进行抗日宣传的胡適,得到蒋介石要他出任驻美大使的电报。消息传到日本,立刻震惊东瀛。代表日本官方观点的东京《日本评论》甚至为政府出谋划策,对付胡适的外交影响:“日本需要派出三个人一同使美,才可能抵抗得住胡适。”甚至推荐了最佳人选——文人鹤见祐辅,研究经济的石井菊次郎和雄辩政客松冈洋右。由此亦可见胡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9月底,胡适由欧洲登船赴美,于10月3日抵达纽约港。两天后,胡适到华盛顿莅职。
10月31日,胡适收到蒋介石的《告全国军民书》,表示坚决抗战到底。胡适自然欣喜万分,作诗《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略有几茎白发,心情已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11月2日,胡适晋见罗斯福总统,向他诵读蒋介石的《告全国军民书》。读着读着,胡适的脸上滚下两行热泪。罗斯福也深受感动,但对中国的抗战,他并未做出任何承诺。
外交搁浅,胡适只好将工作重心转向宣传与借款两件大事上。
12月4日,胡适在纽约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不要忘记独立战争时世界人民的声援,由己及人,也应伸出手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演讲时,胡适慷慨激昂,用心太切,故演讲之后,突发心脏病住进医院抢救,在医院住了77天。住院期间他依然工作,与陈光甫通力合作,促成“桐油借款2500万美元”这一大事。
为什么借款要扯上“桐油”二字?原来,当时美国受“中立法”限制,不允许政治性借款。中美双方商定,“复兴商业公司”在中国收购桐油,出口美国,售给美国组织的“世界贸易公司”,该公司再向美国进出口银行借款,支付购买桐油款项。这样便不会触碰“中立法”的限制。
这笔借款在当时乃一笔巨款,对中国实属雪中送炭。蒋介石更是喜出望外,即刻贺电表彰胡适,称:“借款成功,全国兴奋。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
(摘自《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汪兆骞/著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