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芳
摘要:朱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炮兵的奠基人,1948年牺牲于辽沈战役,朱瑞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的卓著功勋和革命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关键词:朱瑞 革命功绩 革命精神
朱瑞,生于1905年,江苏省宿迁县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曾先后担任许多重要职务,战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 2009年9月10日,朱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献身革命,文武兼备
朱瑞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留学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院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朱瑞以优异的成绩从苏联炮兵学校毕业。1930年,朱瑞回到国内,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武汉长江局军委参谋长等职,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1932年初,朱瑞来到了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后升任红5军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功卓著。长征途中,朱瑞任红1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他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斗争,为胜利完成长征做出了积极贡献。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瑞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组织部长,负责八路军同国民党第一战区和河北省的统战工作,创办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恢复整顿了党的直南、豫北两个特委,是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9年后,朱瑞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和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率领山东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和国民党军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根据地,使其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
二、炮兵元帅,功勋卓著
1945年,中共中央准备任命朱瑞为军委副总参谋长,他却向毛主席表示,要用在苏联学到的炮兵知识来组建一支人民炮兵。毛主席对他这种从革命需要出发,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大为赞赏,对他说:“苏联有炮兵元帅,你就做我们中国的炮兵元帅吧!”随后,朱瑞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炮兵的建设中。
(一)人民炮兵的奠基人
1946年,朱瑞奉命带领延安炮兵学校来到东北,呕心沥血、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支新式人民炮兵,并在实践中总结战术原则,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设现代化人民炮兵作出了巨大贡献。
1、白手起家。抗日战争胜利后,朱瑞带领延安炮校来到东北,面对一无所有的困境,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16字方针,将全校师生分散到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从长春,北到穆棱的广大地区收集武器。到1946年5月,共搜集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多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以及大量零配件和各种器材,为建立东北炮兵奠定了物质基础。
2、培养干部。1946年4月,朱瑞提出了变学校为部队,拿部队当学校的方针,把学校500多名干部撒到各部队去做种子,对部队进行训练,培养了大批骨干。这一措施犹如雪中送炭,基本解决了部队初建时期缺乏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的难题。朱瑞又及时建议将延安炮校改名为东北军区炮校,招收学员,在辽沈战役前学校共培养了2000多名炮兵干部。
3、炮字四号命令。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员。朱瑞代表军区先后起草了“炮字四号命令”,对炮兵的组织、训练、装备、作战等方面做出了明确、具体的指示。“炮字四号命令”的实施,使东北炮兵得以全面发展,由原来自发、分散的状态,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兵种。
4、战术原则。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结束后,朱瑞召开了第一次炮兵会议,对炮兵建设和作战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军当时情况的战术原则,主要包括:步炮协同、集中火力、攻坚作战、抵近射击、快准猛等。朱瑞总结的炮兵作战经验和战术原则,大大提高了我军炮兵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水平。1948年,又召开第二次炮兵会议,使我军炮兵的战术、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进入了一个逐步成熟的发展阶段,由原来只能只能配合步兵攻克敌人一个师设防的中等城市,发展到能支援步兵一举攻克十几个师多兵种合成防守的大城市。
到辽沈战役前,东北全区共建立起16个炮兵团、两个高炮团和几十个师属山炮营,拥有各种火炮4000余门,我们与敌人炮兵数量的对比、已由战争初期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人民炮兵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兵种驰骋在东北辽阔的战场。
(二)血染沙场
1948年秋,辽沈战役打响,9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了义县。义县是锦州北侧屏障,国民党军依托高大的城墙,严密防守。10月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向义县发起了总攻。朱瑞一声令下,万炮齐发,顷刻间,城墙就被撕开了一道40多米宽的豁口,朱瑞果断命令炮火延伸射击,国民党军经营了多年的城防工事被摧毁掉了。步兵部队从炮兵开拓的突破口冲入城内,经过6小时激战,一举攻克义县。在这次战斗中,我军第一次使用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榴弹炮,朱瑞为了尽快了解这种火炮的攻坚性能,在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就走出了指挥所。在去往突破口的途中,朱瑞将军不幸触雷牺牲。
三、朱瑞精神,薪火相传
朱瑞将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永远被人民铭记,他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耿耿、不计名利、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也一直闪耀光辉,激励后人。
(一)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
朱瑞是黨的忠诚战士,虽然在革命的道路上经受过许多考验与磨难,但他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却从未有过一丝动摇,这份信念也一直指引着他在正确的革命道路上前行。1929年,朱瑞奉命回国,但当他历尽周折回到上海后,却始终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这使得他异常苦闷。但朱瑞始终没有动摇,他信仰坚定,矢志找党。后来朱瑞在街上偶然遇到了邓颖超同志,在她的帮助下,朱瑞终于找到了党组织。朱瑞后来回顾说,自从离开莫斯科到找到党,这期间是他最孤零、苦闷的时候,在找到党以前,他就如同失去母亲的孤儿。这不仅是他对这段颠簸生活的概括,也是他思想感情的最真实的写照。朱瑞重回党的怀抱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无论处境多么危险,他始终怀着一颗忠于党的初心,坚定不移,奋勇向前。
(二)不计名利的无私胸怀
朱瑞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兼备的优秀指挥员,为人民革命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从不看重个人名利,而是一切以革命利益為出发点,永远把肩负的革命使命放在第一位。党的七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准备任命朱瑞为副总参谋长,他却请求毛主席派他去延安炮兵学校当个教员。毛主席认为让朱瑞去炮校是大材小用,但朱瑞却坚定地表示,炮兵建设已迫在眉睫,他要用在苏联学到的炮兵知识建设一支新式人民炮兵。毛主席对他这种主动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辽沈战役前夕,朱瑞向毛主席请战,主席很理解朱瑞的心情,但是想到炮兵必然要配署步兵主力部队作战,这样显然降级使用朱瑞,
(三)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
朱瑞在其革命生涯中,一直秉承着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一马当先地带领同志们艰苦创业。当炮校师生在东北白手起家、组建部队之时,朱瑞不辞辛苦地亲自带领着炮校师生踏着皑皑白雪,到处收集旧炮器材。一次,他们接到老百姓的报告,说日军撤退时曾把几门大口径野炮和许多炮弹推到了镜泊湖里。朱瑞立即赶到镜泊湖,带领战士们一镐一镐地刨开湖面四五尺厚的冰层,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捞出了三门野炮。1947年,为了扩建修械所,朱瑞几乎考察了哈尔滨附近所有近代工厂的设施。经过详细考察、了解后,他同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研究,制定扩建方案,还到处奔波为修械所抽调技术人员和解决困难。正如他在给军区负责人的信中所说:“我是炮兵司令员,我觉得我是在当后勤部长,或者是个参谋……我是在办事,办事,日日月月在办事,别无其他。”朱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深深地感动和鼓舞着同志们,大家工作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为解放东北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四)甘于奉献的崇高风范
朱瑞将军几乎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不能守在家人的身边。为了革命事业,朱瑞与亲人几年、十几年不曾团聚,甚至是永别。朱瑞有过两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陈若克烈士,生前曾担任山东分局妇女会委员等职。在一次大撤退时,已怀孕八个多月的陈若克不幸落入敌人手中。1941年 11月26日,陈若克与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起壮烈牺牲。朱瑞悲痛万分地在《悼陈若克》一文中写道:“她的死,是革命的损失,党的损失,妇女的损失,也是我的损失!因为我们是衷心互爱的夫妻和战友啊!但她的死又是党的光荣,妇女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1943年8月,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潘彩琴即将临产之际,朱瑞接到了去延安参加第七次党代表大会的通知,他只好与妻子惜别,并把刚接来团聚的老母亲又送回老家。当朱瑞与妻子再见面时,他们的女儿朱淮北已经两岁零三个月了。朱瑞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对亲人和家庭给予的太少,他把他的身心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他忠于的党和人民,为了党的光辉伟业和人民的幸福安宁,他甘愿奉献,无怨无悔。
四、结语
朱瑞将军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朱瑞将军牺牲71周年,祖国今日之盛世已如将军所愿,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张福泉主编,《朱瑞将军》,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2]郑建英著,《朱瑞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