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严胜超
摘 要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我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序幕,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同时还以前所未有的斗争姿态, 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都进行了重大改革, 教育革命是其中突出的一部分。太平天国的教育革命, 向孔孟之道发起了猛烈攻击, 充分表现了革命农民阶级勇于反对封建传统观念, 敢于占领教育阵地的革命精神。过去学术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甚多,成果丰硕,而对其教育的研究不够,成果较少,至于语文教育则基本无人提及。本文研究太平天国语文教材体现的革命精神极其局限。
关键词 太平天国 语文教材 革命精神 局限 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73-02
一、太平天国语文教材体现的革命精神
1.对皇上帝的崇拜。在其改编的语文教材中大量使用“皇上帝”三字,删编的《四书》《五经》中,把原来的“上帝”改成“皇上帝”并在这些语文教材中大力宣传皇上帝的伟大、恩典——“生死有命,亦是命于皇上帝已耳”“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人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这些,也就促成了革命者对皇上帝的极力崇拜。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便是皇上帝派到人间宣传其意志的使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极力崇拜“天王”洪秀全,这也就形成了革命者对领导者的“绝对服从”,便于领导者统治、便于革命势力的快速壮大。如《幼学诗》第一部分为“ 敬上帝” 三首。开篇就说:“ 真神皇上帝, 万国尽尊崇。世上多男女,朝朝夕拜同” , 要儿童“ 天恩虔答谢, 永远得光荣” 。第二部分为“ 敬耶稣” 三首, 叙述了耶稣为民赎罪的故事。《三字经》则不仅重复了上述内容, 而且增加了上帝帮助以色列出麦西国, 在西奈山订“ 摩西十诫”的传说和中国帝王对上帝的态度。关于后者, 它指出中国在远古时也是崇拜上帝的:“ 中国初, 帝眷顾, 同番国, 共条路。盘古下, 至三代, 敬上帝,书册载。” 但秦汉以后, 中国帝王不拜上帝误入歧途了, “ 自宋徽, 到于今,七百年,陷溺深。讲上帝, 人不识, 阎罗妖, 作怪积”。《御制千字诏》从“ 唯皇上帝,独一无二” 开始, 至“ 赦旧开新” 的一百二十四句四百九十六字, 介绍上帝的功绩和权能。接着从“ 爱差爱子, 救彼寰尘” 起到“现与保罗,授传愈普”共六十四句二百五十六字介绍耶稣事迹 ,这两节共七百五十二字, 占全文一千一百零四个字的绝大部分。语文教材尚且如此,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读的《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更是集中宣传拜上帝教教义。必须指出, 这两书虽译自基督教的《旧约》和《新约》, 但是其一切不合上帝教教义的内容均被删改过。
2 .宣传太平天国的历史。《夭命诏旨书》是太平天国初期的革命斗争史的原始档案记录。《三字经》《御制千字诏》则以浅显的语言概述了这一段历史。《三字经》叙述了上帝派洪秀全下凡的神话:“上帝怒,遣己子,命下凡,先读史”,又叙述了洪秀全丁酉升夭的故事:“丁酉岁,接上天,天情事,指明先”,还叙述了戊申年(1848年)在冯云山被捕,拜上帝会内部混乱的危急关头,杨秀清、萧朝贵先后托言上帝和耶稣下凡稳定军心的历史:“戊申岁,子烦愁,皇上帝,乃出头,率耶稣, 同下凡,教其子,胜肩担。”这些历史传说在《御制千字诏》中说得更为详细:“丁酉年岁, 季春和舒,蒙接天堂,指示根株,命锄务本,艾剔歼除,继或些味,赐对部书。”“甫届戊申, 孰降苍弯,至尊真神,监临其中。清口托题,左辅杨东。九秋菊绽, 基督乘荣, 贵靖娇客,右弼精忠。”此外,还介绍了其他重要历史: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游历广西宣传拜上帝教教义、发动群众之事:“乃始周游,唤醒英雄,跋涉险阻,前导南冯”1850年金田“团营”之事:“团营靡战,仗剑挥刀”1851年10月的置迥岭大捷:“首迥捷奏,氛倏消泯”1852年12 月太平军从益阳北上之事: “益阳桥浮,渡竞牵连,洞庭长驱,鲸鳌沫延”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的胜利:“舆驻建康, 统绪延绵”。这些论述都生动地再现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历史。
3.强调遵守十款天条和其他太平天国认为应遵守的准则。《幼学诗》讲了一大通伦理道德守则以后,得出的结论是:“贵贱皆由己,为人当自强。天条遵十款, 享福在天堂。”《三字经》则告诫儿童“小孩子,拜上帝,守天条, 莫放肆”。
4.对儒家文化的反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但那时统治阶级都“把孔夫子的一套当做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们信服”,(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孔孟之道成为维护房间统治阶级利益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在历代的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在之前没有人想过要去撼动它,但洪秀全却发现,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必须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政权,要彻底铲除旧的统治阶级,就必须摧毁它的思想。于是他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极力反对儒家思想——焚烧、改删儒家书籍。把人们心中的“孔老二”变成“皇上帝”。经过统治者的极力宣传,人们便相信,造成他们奴役生活的罪魁祸首就是“孔老二”,这从思想上坚定了革命者的革命意志,推动了革命发展的势头。
二、太平天国语文教材的局限
1.对皇上帝的崇拜本身就是带有一定宗教性质的,并且还带有很大的落后性和盲目性。太平天国宗教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义的宣传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是人民群众信仰拜上帝教,拥护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这种宗教对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洪秀全和这次革命的其他人,都不能科学的解释他们为什么能那么顺利的取得巨大的胜利,以及这种胜利随后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因。洪秀全把自己创造出来的皇上帝当成胜利的根源,他们就只能期待皇上帝再次显示神迹,在革命前期他曾借用“天上”的语言来传达人间的革命意志,但到了革命的后期,他从远离实际的王宫中发出来的非人间的语言,已不可能在群众中引起什么激动了。最终导致人心涣散,无法领导革命者全力革命。
2.对“孔孟”的极力反对。在革命中,太平天国领导者主张“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虽然后期经过删改的《四书》《五经》准阅,但对“正统思想”的这一过激行为,必然会遭到封建卫道士的极力反对。有改革, 必有反改革。这场以反孔为中心内容的教育革命,一开始就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剧烈斗争中进行的。它每前进一步,都遭到太平天国内外的反动儒生的疯狂攻击和恶毒咒骂。“文明间的差异不仅是现实的差异而且还是基本的差异。文明通过历史、语言、文化、传统和最重要的宗教而把人与人区分开来。这些差异作为历史的积淀非短期所能消除,它们比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间的差异更为根本。”([美」亨廷顿著, 张铭、谢岳译:《文明的冲突》, 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94年第8期。)。太平军力图用武力在短期内全面荡除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历史的积淀”,从而将自己置于由传统文化统治之下的整个社会的敌对之中。
3.太平天国的语文教育还充斥着许多封建主义糟粕, 尽管同时又有反封建的内容存在。以《幼学诗》为例, 它宣传的是:“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 诸官莫得违。”“ 一人首出正,万国定咸宁。王独操威柄, 谗邪遁九渊。(洪仁环《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印书》, 第686 页)” 这不是典型的“ 君为臣纲”、君权至上论么?在伦理道德上,《幼学诗》分述了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兄道、弟道、姊道、妹道、夫道、妻道、嫂道、婶道、男道、女道、亲戚等,包括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
政治发展制约着教育,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通过宣传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以巩固政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要推翻一个旧的政权,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洪秀全找到了要害,就是要摧毁它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而这一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传统语文教材,于是乎洪秀全等领导者把语文教材中儒家思想删改成反映太平天国政权、体现其革命精神的内容。在这次革命中,语文教材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时间问题,太平天国的这些教育措施有些过激,还有些急促,让当时的人们一时无法完全接受。其次,儒家思想已经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了,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很难撼动。再一个原因就是太平天国领导者对儒家文化的全盘否定,没有辩证的对待,一刀切,遭到了很多有识、有势之士的极力反对。这也是造成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