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接到读者赵琳的来信,他在信中提出希望本报能帮忙向广大读者征集第262期《文萃周报》(2001年改为《文萃报》)。赵琳是《文萃报》资深读者,为何独求一期30多年前的报纸?带着疑问,记者一行来到衡阳市赵琳老人家中拜访。
盛夏的衡阳,气温已达30多摄氏度,伴着火车呜鸣声我们一路寻问,终于找到了广州铁路局衡阳机务段职工宿舍区。得知我们要来,赵琳早已在路口等候。他家住一楼,有个十分清雅的小院子,院角種了些竹和葡萄。“我家书房的窗正对着小院,看书看报久了,抬头看看这些枝叶,休息休息眼睛。”他指着正对院门的一个小房间跟我们介绍。
跟随他走近书房,只见里面几乎全被书报堆满,除此之外仅能摆下一张书桌一把椅子,赵琳一人坐在里面还算凑合,我们只能站在门口。他随手翻开一本“书”,原来是他自己装订好的《文萃报》,再仔细翻阅,那些堆积如山的合订本全是赵琳自己装订的《文萃报》。“我这个房子啊,很简陋,但住了多年,一切都习惯了,舒适。《文萃报》就像我的老朋友,已经陪伴了我35年,那我这也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吧?”他手中拿着一册《文萃报》一边缓缓用手摩挲,一边喃喃自语。
到了十点多,在我们的陪同下,赵琳又像往常一样去机务段的收发室取《文萃报》。退休后,赵琳还是习惯将报纸订在单位,如果订在家里,万一人不在家,怕报纸会出状况,怕被雨淋湿,也怕小孩子们淘气——往报箱里扔小石子,把报纸弄脏了。这对视《文萃报》如宝贝的赵琳是十分要紧的事情。
他的妻子王兰东告诉我们,他每逢出报日就亲自去取报纸,风雨无阻,哪怕是冬天下大雪也不例外,之前摔过跤,现在柱了根拐杖稳当多了。
拿到报纸回家,赵琳顾不上休息,粗看一遍后,他拿出剪刀、尺子、笔,标注、裁剪一气呵成。他说,35年前拿到创刊号后便与《文萃周报》“一见钟情”,此后这情缘一直未断。每次拿到报纸,他总是先浏览一遍,然后剪裁、装订。说到装订报纸的初衷,赵琳有一番自己的感想:“报纸并不是今天看完就算了,有的时候当时没引起注意,有些事情今天是一个样,过几天、几个月它又继续发展了,这样我把它们装订起来,以后想再次阅读、查找也方便。”
他找出1984年10月5日《文萃周报》创刊号那本册子,略显伤感地说:“这么多年来,除了第262期《文萃周报》我就没有缺过其他期数了,那时候我是将报纸订在家里,那期报纸当时没有投送到,我去找投递员查找,也没有找到,再去报刊亭买已经卖完了,这也成为我的一个遗憾。所以从那以后遇到报纸没有及时送到我就立刻去外面买,宁可多买一些,不可缺失。”
35年的坚守令人动容,也为他带来了许多成就感和快乐。2004年赵琳被《文萃报》评为“十佳评报员”“十佳情缘读者”。
2008年衡阳市集报协会成立,每次举办报展,赵琳都带着他的“拳头产品”《文萃报》去参赛,如今已获得过好几次大奖。“我还是湖南集报联谊会会员,自己收集的《文萃报》有缺失,说起来真是我一大心病呢。”赵琳又一次唏嘘不已。
在此,我们恳请手中拥有第262期《文萃周报》的读者,能够成人之美,或出让,或赠予您手中的这期报纸给赵琳先生,让赵琳先生与《文萃报》35年的最深情缘不留遗憾,本报将不胜感激。有意向的读者请来信或者来电联系文萃报编辑部。电话:0731-84326258
(文/沈皓玮 图/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