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现象的小学语文情感化教学

2019-09-10 05:25王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王溪

摘  要:留守儿童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乡村现象与乡村学生类型,在面向此学生群体的教学中,其所被普遍反馈的特征则为“成绩差”与“孤独”。因此,在语文教育中,一种能够驱除其孤独感、提升其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便为被极力所求的目标。本文便在此背景下,以充分“利用孤独”、乡村自然环境为理念,结合语文特性,就“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现象的小学语文情感化教学”的话题做出了对生活观察的引领、对文本世界的品味及向自然环境的走入此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乡村留守儿童;情感化教学

以乡村留守儿童为对象的语文教育并非只有在固化视角下的“没有先进教学设备”“艰难”等特征,而恰恰相反,其具有“乡村自然环境”与“孤独感”此两大能够完美契合以学生人文化素质培育为目标的语文教育需求的独特优势要素。因为此二者皆能使人细腻,从而具有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此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点。利用此,则可将小学语文情感化教学的方法定位为以下三者。

一、对生活观察的引领——生成感知生活与自然的细腻视角

留守儿童由于很少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陪伴与爱,没有知己知心的人,所以内心大多孤独封锁。这无法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父母之于自身的意义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需要正确的导向,而将此孤独的情感转化为对生活与自然细腻的体察意识和能力,转化为健康与美好,而力避任其发展为彻底的封闭与畸形的价值观的结果。而此份细腻则恰是语文学习之所需,因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而细腻则是情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多领其对生活自然进行细致的体察。

例如:我会将语文课划分为多种类型和形式,除却教室内部进行的讲解之外,我还会引领同学们走出教室,去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中、熟悉的乡村小道上、田野水畔边漫步,去观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个人及其各自的生活方式,去体验阳光的照射、轻微的风与泥土的气息。经过此,其便会在其本就敏感细腻的内心感知下,发现生活与自然中每一种事物的独特风景,而使自身的人文气息、浪漫主义情怀渐次升华,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为文本文字阅读及创作奠定基础。

二、对文本世界的品味——品味语言文字对自然生活美的描摹

伴随着走出教室对于生活自然的细心体察,亦凭借孤独感及由此而来的内心的宁静,学生便能够走入无声的文本文字世界,细心品味语言文字对于自然生活美的描摹,耐心对比其所描摹的内容与自身切身体验所得之间的异同。从而逐步养成细品细思的习惯与热爱阅读的情感,并同步习得语言文字理解、表达能力。此即是对语文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契合与满足。但此理想化目标的达成前提还在于教师向学生自由、自主化阅读空间的提供。

例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学中,起先,我并没有对文章有过分细致的讲解,而是在疏通生字词之后,便让同学们自己先进行15分钟的默读与自由思考。并不短的自我文本品鉴时间便能够使其结合自身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体察经验,对文本所述的草原风光做出浪漫的想象,对优美的语句进行重复的欣赏,从而得到精神与自由欢娱与净化。如同学们可针对“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进行画面的想象,进而联想出在乡村本地相似或截然不同的场景:长河或瀑布,并对其新颖形象化“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的表达方式进行自主的分析与鉴赏。如此,同学们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审美能力、阅读热爱情感及人文情怀等皆将潜移默化地逐步得到提升。

三、向自然环境的走入——陶冶身心以回归内心

小学生同大人一样,需要独自处理情绪情感的空间,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则更为如此。因为其内心相对孤独,因而会迷茫,迷茫但却找不到可以诉说的对象,所以便产生了自己处理的需求。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所需要做的便是给予其满足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并为其指引正确的处理方式,即走入自然。利用上述环节所锻炼的自身对于自然生活的体察能力,在安静而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回归内心、认识自我,这亦是语文学习旨归之一,即“认识你自己”。而乡村环境便恰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上述第一点提到的多类型语文课中有一类便是“自我治愈”课,频率大约为三周一次。即在征得学校同意并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各同学在校园内或者校外一块集中的田野、景区等各寻得一块地方与空间(教室内外皆可),将最近遇到的令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自身所产生的疑惑和情感进行反思、处理和发泄。如一位留守同学最近很想父母,有思念而不得的情感,也想哭而必得抑制的痛苦,也有由此而得的迷茫与孤独。而通过此类型课,其则可在独立安全的一个自然空间内,在情绪发泄之后,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并在自然环境的诸类型生命形态中得到诸如“身边还有这么多美丽的生命陪伴我”等的启示和治愈。而此则亦便是语文情感化教育的方式之一及“育人”功能的作用发挥方式。

总之,情感化教育应是语文教育达成“培育学生人文素養”旨归的最直接教学途径,而乡村留守儿童独有的“孤独”特质及自然环境则恰为此情感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但此教育理念最当紧的目的依旧是在人道主义基点下,让学生学会独处,并在独处中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紫妍.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翟正存,赵玉霞.情感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3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