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艳
摘要:鄂尔多斯方言有两个较为常用的助词“来”和“来了(来来)”,“来了”和“来了”用法相同,只是使用旗区的不同,除准格尔旗使用“来来”,其他几个旗区多用“来了”。“来了(来来)”用在句中和句末,用于句末是表先事的时制助词兼表语气。用在句中作话题标记和句中语气词,来源于表先事的时制助詞“来了”,同时也成为一个表示无可奈何意味和表申明的句中语气词。“来”用在句首作话题标记是由趋向动词“来”虚化而成,同时有强调的作用。用在句中和“来”的功能相同,用于句末是一个“表商请”的语气词。
关键词:“来”;”来了”;语气词;话题标记;时制助词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处黄河几字湾腹地,毗邻山西、陕西,宁夏三省,设有东胜区和康巴什2个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达拉特旗、杭锦旗、乌审旗共7个旗,鄂尔多斯方言属于晋语的大包片。关于晋语“来”“来了”等用法各个片的研究有很多,以鄂尔多斯“来”“来了”为研究对象的较为空缺。鄂尔多斯的“来”和“来了”与晋语区其他点的用法有相同,也有区别。本文主要考察鄂尔多斯方言中“来”“来了”的用法。因“来了”与“来了”用法功能等同,除准格尔旗多使用“来了”,其余六旗两区大都用作“来了”,故本文只探讨“来了”,“来来”等同。
一、“来”的用法
在鄂尔多斯方言中,“来”除了作趋向动词,与“去”相对。还可以用在句首话题作标记、兼表强调的助词,用于句中作话题标记兼表语气,用于祈使句和疑问句句末表示“商请语气”。
(一)、“来”用于句首
(1)来你(来)把我碰给一下,吓死你!你不敢动我。(2)来我给你洗洗脸哇?看你那脸日脏的。(3)来咱俩把这带玉米面舁(抬)在车上哇?(4)他们说是要打官司了还,来有本事来,看那怂样。(5)来他不信(来)试试,看我打断他那狗腿也不。(6)来同学们说上一句话。
“来”用在句首做话题标记时,要置于主语之前。当主语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时,人称代词一般可以省略,即主语省略,听话人也知道省略的主语所指,如上述例子可以表述为,(1)来,把我碰给一下,吓死你! (3)来,把这带玉米面舁在车上哇?(6)来,给咱说上一句话。第三人称作主语的句子中主语也可以省略,但这样的对话通常是甲和乙在讨论不在场的丙,所以需要在说话者双方都明确说话内容的语境下才可以省略。
“来”在句首作话题标记和句中作话题标记来源和用法不同,先讨论句首“来”的话题标记来源,二者区别在下文中说明。
句首“来”作话题标是来源于趋向动词“来”。首先,在鄂尔多斯方言大多数句子中句首“来”作话题标记时,句子一般都会涉及距离上的位移,具有明显的趋向义。如上述例子中,话题标记“来”出现后作谓语的趋向动词“来”,如(4)(5),即使没有,只要句子中有距离的变化还可以加上趋向动词“来”,不影响句子意思,与句首“来”不冲突。按照刘丹青(2005)划分的话题标记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假设为(1)第一阶段——“话题标记前阶段”。此时“来”前置是为了表示强调,(即使在完全成为话题标记后,鄂尔多斯方言中“来”在句首时往往有一种强调意味,这正是词语前置产生的语义效果。)此时“来”还没有失去趋向义,经过长时间的前置,“来”逐渐虚化,在没有距离位移的句子里也开始使用,如(6),这时“来”进入语法化的第二阶段——“话题标记阶段”,也正处于这一阶段,就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来”作句首话题标记时,即使在只有趋向动词“来”单独作谓语时也有话题标记“来”,句首“来”已经没有了趋向义。同时,“来”前置后的强调作用一直保留下来。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 “来”是否置于句首,动词性谓语句后面还可以加趋向动词“来”,句子不涉及距离的位移句首也有“来”这三点综合判断,区分用在句首的是趋向动词“来”是动词还是话题标记“来”。
(二)、“来”用在句中
“来”和“来了”用在句中作话题标记和句中语气词,用法和功能相同,“来了”使用频率比“来”更高。参考“来了”用于句中。
(三)、“来”用在句末
在鄂尔多斯方言中,“来”置于祈使句和疑问句句末表示“商请语气”。在涉及到对话一方邀请、请求另一方一起到某一地点,起点不必相同,但终点一致的商请语境下,常使用 “VP+去+来”的格式。
1.祈使句
(7)咱俩扳手腕来。(8)操心我打你的。——你有本事来打来。(9)老刘,咱们叫上几个人打麻将去来。(10)你不要管,让他来和我说来。(11)吃饭去来(哇)。(12)今天上集市上买年货去来(哇)。
“来”作祈使句句末语气词时,表示“商请”语气,在口语使用中,经常和语气词“哇”连用, 与“哇”连用加强了“商请语气”的请求意味。
2.疑问句
(13)吃饭去来(哇)?(14)今天上集市上买年货去来(哇)?(15)你这两天忙不,咱俩去呼市去来?(16)喝酒来?(17)看戏去来,还是上东胜去来?
来用于一般疑问句中,也常和“哇”连用,这是语气词“哇”的调值上扬,连用也加强了请求、邀约、商量的语气。而在是非问与选择问中,一般不和“哇”连用,鄂尔多斯方言没有“吗”“呢”等疑问语气词,是非问句末常用否定疑问词“没”, “来”用于是非疑问句中,要置于否定疑问词“没”前。
二、 “来了” 的使用
(一)、用于句末作时制助词兼表语气
晋语的时制标记“来、也、了”等,在表时制的同时两种用法相互交织,都兼有表示语气的作用。[ 邢向东:《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晋语时制范畴研究之一》2015]鄂尔多斯方言也具备这一特点,“来”不是时制标记,“来了”才具有时制标记的功能,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中作时制标记同时兼表语气。涉及到从A 到B的距离变化时,常使用 “VP+去+来”的格式, “来了”不表示“商请”语气,因此对“B”点没有要求。
1.陈述句
(18)我洗澡(去)来了。(19)这两个人又打架来了。(20)刚才跑步(去)来了。(21)去医院看牙(去)来了。(22)我还没和他打电话说来了。(23)忙了一天还没吃饭来了。(24)你先坐的哇,我们正路上了,还没过去来了。(25)不要走的了,我话还没说完来了。
以上例子中“来了”用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的句末,表示陈述语气,同时是表先事的时制助词。需要区分的是,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分别表示时间已经发生和尚未发生。用在肯定句中,陈述的事情是以对话时的时间为参照,此前任何时间发生的事情,如(18)-(21)。用在否定句末尾则表示动作尚未发生,如(22)(23),或是动作正在进行中,将要完成,如(24)(25)。此时,如(22)指的是“和他打电话”这个动作完成之前的状态,而不是否定“打电话”事实,即否定的内容不是动作不会发生,而是这个动作终究是要完成,还未来得及做,或正在做还没有完成,因此是对以对话时刻为准过去的所有时间里事情完成状态的否定。因此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动作的完成状态不同,但“来了”都是表先事的。
2.疑问句
(26)我还说不让他走来来?你看他不是鬼嚼了。(我什么时候说过不让他走?他在胡说八道)(27)咋来来(怎么了),哭成这么个?(28)把饭洒了一桌子,你来来还是她来了?(29)是不是你还去北京配眼镜去来了?(30)你们每天是几点上课来了?(31)你明天是几点到鄂尔多斯站来了?(32)你是多会儿毕业来了?
“来了”用在各种类型的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兼表先事的时制助词,无论所问的事情有没有发生过,提问者都是对对话时间之前的事情发问(26)——(29),或对过去经常发生的事情提问(30)。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如(31)(32),是对未来事情的提问也用“来了”,这种情况和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用法有区别,疑问句中对未来的事情提问用“来了”一般是因为二人之前谈论过某一件事,而提问者因忘记或是其他原因再次询问。(31)是说话双方之前告诉过提问者要回鄂尔多斯的事情,虽然是对未发生之事询问,但询问内容实际上是在提问之前谈到过的,也是对以前的事情进行询问,因此用“来了”,同样是表先事。同理,如果A现在告诉B自己明天要回鄂尔多斯,同一时间B 对A的时间的询问就不可以用助词“来了”。
3.感叹句
(33)哪如夜来不热身子出外面来了。(34)可不如那会儿把老刘家小子介绍给你来了,那可是个好后生。(35)我可也靠你来了!不顶事。(36)她小时候我可亲她来了,白亲了,指不上。
“来了”用在感叹语气中,也是一个时制标记,同时兼表感叹语气。感叹的事情都为说话前发生的,并且表达的情绪一般为悔恨惋惜之情。在对于过去无法改变之事或者感叹曾经发生之事时,会和副词“可(也)”连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特别”,加重了对过去事实的感叹之意。
(二)、用于句中
1.作补语
(37)这两个娃娃打架打得来了闹不住。(38)整个坐在那哭得来了就跟往塌震天也。(39)教他拨拦得来了哪也走不成。(40)这几天把我心麻烦得来了。(这几天心情不好)(41)这天气冻得来了。
鄂尔多斯方言“得来了”和《诸宫调》中出现的“得来”较为相似。在《诸宫调》中,就出现了“V+得来”的作补语的结构。如:(1)着两条担打得来篤磨。(刘,十二,35),(2)开口道不够十句,把张君瑞送得来腌受苦。(西,一,53),(3)往常时胖得来无把背,如今瘦得来忒恁地。(天,正,三十二 208)。这里的“得来”一般补充说明情态或者结果。在鄂尔多斯方言里也保存了用作补语的类似结构 “得来了”。诸宫调中“得来”一般跟在动词后,鄂尔多斯“得来了”可以跟在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之后。
鄂尔多斯“得来了”和其他方言里“做得来”中的“得来”不同,“做得来”有否定形式“做不来”,鄂尔多斯方言“得来了”没有否定形式,且其后不可以再加句子成分,而鄂尔多斯方言“得来了”后必须有内容——“得来了+补语”,“得来了”后可以接短语、句子。即使在无补语情况下,所表达的情感并没有省略,且是对话双方都可以意会的情感,如例(40)“心麻烦”其后定是暗含这种痛苦带给说话人的一种状态,听话人也了解的一种状态。(41)A和B说想去户外,B说:“这天气冻得来了。”即使无补语成分,也不影响A对B“不建议出去”言外之意的理解。
2.句中作话题标记兼语气词
“来”“来了”都可以用在句子中作话题标记,和“来”用法没有区别,“来了”使用频率较高。
(42)我来(了)老了,你们年轻人好好抛闹(奋斗)哇。 (43)我来(了)吃了,你们爱咋了。(我反正吃过了,你们随意)(44)你勤来,咱们米来(了)面来(了)尽有了。(你尽管来,咱们米面都有。)(45)准旗那面的煤矿来(了)不归咱管。(46)说来(了)说不成,说给一下倒哭了。 (47)去呼市来(了)今天是去不成了,你着急也没办法。
“来了”“来”可以用在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后充当话题标记,如(42)——(44),也可以用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后充当话题标记,如(46)(47),在动词和动词性成分后,同陕北方言一样,话题与述题之间构成拷贝式结构(邢向东2011)。
除此之外,我们还认为“来(了)”还充当句中语气词。徐烈炯,刘丹青(1998),提到“句中语气词,用在句子中间的停顿处,此时句子内容尚未表示出来,而且作为句子核心的动词多半还未出现,所以还谈不到说话人的态度,也就不存在所谓语气问题。”因此他们改称为“提顿词”。并且还提到方梅(1994)认为句中语气词是由句末语气词发展而来的来论证称为“提顿词”的合理性。根据邢向东(2011)论证陕北方言“来”充当话题标记,应当来自表先事时的用法。鄂尔多斯方言也同陕北方言相同有句末时制助词“来了”或“来来”,且同时也充当话题标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鄂尔多斯“来(了)”作话题标记也来源于句末表时制的语气助词“来(了)”。再者,“来(了)”作话题标记时,都表示一种事实无法改变无可奈何语气或申明语气,所述事情已经发生或者做过了,与表先事的“来了”用法相呼应,涉及到了谈话人的态度。综上,我们认为“来(了)”同时也充当句中语气词。
鄂尔多斯方言的“来”不具有表先事时的功能,“来了”才是先事时制标记,因此话题标记的“来了”是先由时制标记兼表语气词的“来了”移位变为话题标记“来了”,且用在句首的话题标记“来”也不具备“来了”作话题标记所表示的语气意义,因此认为二者由来不同。而“来”作句中话题标记时,无论是时制意义还是语气意义,都与“来了”相同,因此我们认为“来”作话题标记只是说话时对“了”的省略。
同时,由此也可以证明句首的“来”作话题标记不是同“来了”一样由句末“来”移位,句首作话题标记的“来”和句末表商请的“来”,不像话题标记“来了”和句末助词“来了”那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和趋向动词“来”的联系更紧密,因此句首“来”与句中“来了”作话标记时的来源和用法都不同。且二者用法各有特点,互不混淆。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例证和说明,我们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的词汇在继承和保留晋语的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特点,鄂尔多斯的“来”“来了”在用法上区别较大,用作语气词时,“来”表商请语气,“来了”用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末兼表语气和作时制助词。二者都可以用作话题标记,但作为话题标记的来源和用法也各有特点,自成规律。
参考文献
1.徐烈炯、刘丹青 1998 《话题功能与结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美容 2006 《全诸宫调》引介补语的助词“得”“来”“得来”[J]《语言应用研究》第10期.
3.邢向东 2011 陕北神木话的话题标记“来”和“去”及其由来[J]《中国语文》第6期
4.邢向东 2015 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晋语时制范畴研究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4 期.
5.邢向东 2015 陕北、内蒙古晋语中“来”表商请语气的用法及其源流[J]《中国语文》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