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方面生活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的形成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它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不同,也不是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重在实践。笔者认为,有效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与家长的积极性。本文以“人民币兑换”为例,浅谈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以期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关键词:实践活动;人民币兑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增加学生的基本经验,经验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经验的机会[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建构经验搭创设了很好的平台,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综合与实践。高年级段的更重在综合,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实际生活、数学内部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而低年段特别是一年级,我认为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全过程参与,关注学生的脑、口、手等方面。一年级“人民币”比较抽象,“人民币兑换”更是难掌握。加上学生生活中见人民币的机会不多,学了人民币的兑换,但缺少实际的综合运用,特别是人民币兑换、付款。因此,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之后,笔者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了“小小商店”及系列小店如“1元店”“10元店”,还有课外“跟爸爸妈妈去购物”活动,鼓励学生及家长一起参与学校开展的大型“跳蚤义卖市场”等活动,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感受直观,丰富表象。
儿童的认知是直观的、感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直观形象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象的多样性与视觉感知有非常直接的关联,小学生更喜欢借助表象去认识事物,丰富客观事物的表象。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人民币是陌生的,认为人民币是抽象的。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的抽象性。例如:
“跳蚤义卖市场”活动中,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甚至有些孩子没有见过钱,不认识人民币,更不知道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不懂付钱和找零钱等。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得益于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协助。但通过活动,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了感知。
“1元店”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知道用1元的东西可以买到相应的物品,付款方式有多种,只要付的钱正好够1元就可以了。比如1张5角和5张1角,或者10张1角,也可以直接付1元。在之后的“10元店”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发言很积极,内容也丰富多彩。甚至有学生不仅会用语言描述,还能通过“画”人民币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如在实践活动课“人民币兑换与付款”的学习单2中,学生的作品多彩多样。
二、重在实践,经历过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强调“做中学”,经历“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2]。
在“实践”中学习“人民币的兑换”
儿童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兑换的理解都离不开直观实物的支撑,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场景里,学习人民币的兑换。实践见真知,“实践”中学习人民币兑换的方法。
感受人民币的作用。一年级的孩子们第一次大规模的认识人民币是在学校举行的跳蚤义卖市场,以班为单元,孩子们在家长们的协助下确定主题制作海报,商品标价和陈列,现场叫卖,零钱找补等一系列工作中,孩子們体验了一把小小销售员的瘾。当然,孩子们还小,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顺利完成此次跳蚤义卖活动,但他们从这次“实践”中感受到了人民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用来买卖东西。还知道要奉献自己的爱心捐款去帮助困难的人。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自学知道了怎样付款,如何找钱。
尝试校内模拟购物。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人民币兑换,攻破重点,突破难点。在精心设计的“人民币兑换与付款”活动课中,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尝试模拟购物。在“小小商店”中,学生扮演小买家或小售货员,体验买卖的乐趣。在小组内买卖活动中,孩子们轮流当店主,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他孩子付钱(不找零)。在看、听、说、想、动中,让“人民币兑换”真正深入孩子们的心。
体验课外实际购物。学以致用,需要校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模拟购物到实际购物,让孩子跟爸爸妈妈去购物,由孩子付款,检验孩子是否真正学会人民币的兑换。跟爸爸妈妈去购物同时也拉进了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是一项不错的亲子活动。当然,这里的购物我们不提倡铺张浪费,建议买一些生活用品或学习文具。从小教育好孩子,不乱花钱,渗透爱护人民币的德育教育。
在“实践”中学习使用人民币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仅凭一部手机,通过扫一扫就可以购物。人们感叹:数千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纸,如今又慢慢“消灭”了纸币。恐怕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会用纸币了。因此,教会学生使用人民币是有必要的。“小小商店”、“1元店”、“10元店”、“跟爸爸妈妈去购物”、“跳蚤义卖市场”等,无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
三、参与活动,积累经验。
数学综合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实践,学会沟通,积累活动经验。“课标2011年版”也强调增加学生的基本经验,经验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获得经验的机会[1]。
在“活动”中提升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胆小、害羞、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通过参与活动,参与讨论交流,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能力。“课标2011年版”清晰表达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观点,要求学生通过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清晰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1]。跳蚤义卖、模拟购物、抱团(如合起来是10元的抱在一起)游戏等环节,给孩子们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大家一起玩,玩中学,学中思,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人民币兑换的方法,还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学习数学,要会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通过“写”的方式也是自我提升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将学习和成长不断延伸。活动后要求学生把在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写成一篇数学小日记,帮助学生回顾人民币兑换的过程,总结经验。及时组织好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天性的核心是自我活动,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在活动中自然成长[3]。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行为,顺应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小小商店”、“1元店”、“10元店”、“跟爸爸妈妈去购物”、“跳蚤义卖市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提升,也为以后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G].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黄伟星 殷英.基于数学核心素养 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19年第1期
作者简介:黄丽金,1987年1月,女,广西南宁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职称: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