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李建容
摘要:中小学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德育是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形成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从中小学德育途径方面,对中国和日本的中小学德育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我国在坚持中小学德育优势的同时,借鉴日本中小学德育的可取之处,解决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而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水平。
关键词:中国;日本;中小学德育途径
德育的途径方法是实现既定德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德育内容产生教育影响的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业的中介,是影响德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的梳理,可以看到我国在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所缺失的部分,给我国的德育工作以启示。
一、中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方法与途径
(一)主要方法
中国的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学校这个主渠道进行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借助于语言,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意识;二是榜样示范法,即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的行为和优异的成就,教育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三是实践锻炼法,即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道德行为规范的方法;四是情感陶冶法,即自觉地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二)主要途径
根据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主要有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德育目标全覆盖;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创新课后服務途径;要结合社会实践课程,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要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融入学校管理制度,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共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
二、日本中小学德育主要方法与途径
(一)主要方法
1958年日本在《学习指导要领》中特设了“道德时间”,这就是专门的德育课程。日本的德育主要是在“道德时间”内进行的。主要有交谈法,这种交谈有一般性讨论、议论、会议、对话、问答等形式,主要以交谈为媒介,把有关道德的思考、知识和情感等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师的说话,主要是发挥教师的职责,但教师不能主观、指责和训斥;读物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文学作品、日记、报刊等资料学习;视听资料,在道德课的时间里,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图画等对学生进行感性刺激,引发学生的兴趣;演戏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戏剧性的表演方式来理解道德性价值和道德性情操,剧本通常是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的演示,加深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和判断。[2]
(二)主要途径
日本的中小学德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道德时间课。又称特色道德课, 以培养“道德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且在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交流讨论、音视频等方法,教授行为规范、道德法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道德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在掌握道德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正确的价值取向采取恰当的行为方式来处理问题,由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各学科间的道德渗透。《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教育活动进行。为了“道德时间课”真正“在谋求与各学科与特别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保持密切联系之同时,通过有计划的、发展的指导对其进行补充、深化和结合”,学校各学科教学也承担了德育教育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道德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3.“特别活动”的开展。1968年以前称“特别教育活动”,目的、内容、形式与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类似,有课外学习活动、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形式。目的是通过集体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促进团队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形成。其本质就是通过建立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
4.社会实践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文部省大力提倡并推行“体验学习”的活动。这种“体验学习”,一是要求学生在家里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二是要求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或在工厂、农村体验简单的生产劳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培养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
5.家庭、社区与学校的高度配合。日本在构筑校园德育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谋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管理体制,拓展德育教育管理的空间。1984年起,日本文部省要求各地设置“德育教育推进校”,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紧密联系,并鼓励各都道府县举办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类讲座,在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推动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德育的共同管理。
三、中国和日本中小学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异同点
通过以上对中国和日本中小学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分析,可绘制出中日中小学德育方法及途径异同表(见表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目前也逐渐重视在德育教育中进行内在的渗透性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虚心学习日本德育的成功经验,以更加科学务实的态度促进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N].新华网,2017-09-05.
[2]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