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搏文
一、谈《单向街》
不同于系统的、条理的、清晰的文化批判著述,本雅明率先以一种文学抒情式的笔调对现代世界进行了一系列的剖析,包括且不限于对现代世界的“非自然”性的抗拒、對现代世界内在隐患的揭示、对驱动现代世界发展的内在的资本主义内核的批判。回到文本本身,本雅明的文字是非体系的、破碎的、暗示的、直觉的……
《单向街》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本,它宽泛、复杂、宏大,充满了文学性与审美性的解读与关注,其文化研究价值与批判启发意义和其文学意义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解读空间。
漫步在“单向街”,走在了一条没有“弥赛亚”降临的“无法掉头”的路(包含当时的德国将要走向衰败的隐喻)。创作《单向街》之时,资本主义发展如日中天,市民置身于其中,沉湎于城市的繁华与国度的骄傲之中,在本雅明的眼中,优雅的景致和琳琅的商品背后潜伏着现代世界的无尽的危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无疑是危险的,现代世界的未来,是消极的。
二、瞬时感与失去自然
单向街的向度具有隐在的时间性,这样一种时间性对于本雅明的表达与读者理解本雅明来说,具有重要的双向意义。
《早餐室》中的传统民间传说。
《113号》中的两行小诗:“包含着意象的时光,已经穿越梦境的房子。”113号房成为承载穿梭过去与现在的梦境的意象。
《前庭》中谈到歌德故居。
一幅幅历史文明的图景从眼前驶过。而书中的时刻,本雅明就站在彼时的时间之点,这是处于历史与文化中的时间感,本雅明有承接过去与未来的使命,把握现代性的瞬时感,也就间接导致了《单向街》中的作品大多都具有转瞬即逝的灵感记录之美。
在“怀旧”之后,迎面而来的是现代世界的问题,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现代生活,塑造了现代世界,物质生活渐渐麻痹了群众,处于这个世界之中的人,对潜在的危机毫无察觉。本雅明正是要揭露出现代世界的弊病,因而对现代世界进行了深刻的观察(漫步单向街就包含了这样一层意味)。
现代世界对“自然”的抹杀,不仅仅是要因为发展而伤害“大自然”的事物,还有天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状态,人生而应有的权利。文中写道“住房短缺和交通控制正在彻底消灭欧洲有关自由的基本意象:迁徙自由。”在现代世界的建构中,人类不仅要失去天生为人的权利,还要丢失在古代社会中应有的权利,生活资源(主要是金钱)的多寡限制着人的自由生活的希望,因资本主义所衍生的现代世界体系也在执行着资本主义对人的压迫与剥削。
三、马克思主义批判
马克思主义对本雅明的影响非常深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所引领的文化研究,能在本雅明的论述上看到或多或少的踪迹。如果以马克思主义传统来考察本雅明的《单向街》,探讨其中关于资本主义与人的关系,本雅明无疑是进行过细致考察与深刻思考的。
他谈到“这个盲从的大众组成的社会就连身边的危险也觉察不到。”(人)没有自信,与生俱来的本能都在丧失,疲软无力,智力退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人渐渐失去自主性,不断被“异化”,成为一个“被异化的人”,对劳动者肉体进行剥削,心灵与精神进行压迫与扭曲,作为独立的个人,无疑是退步的。同时,也因如此,人就会失去意识到危险与危机的能力。
本雅明写道“(人)一方面金钱处于生命趣味的核心;另一方面又几乎使得所有人的关系停止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一切关系的面纱,一切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利益的驱动使人主动抛弃了传统的感情关系,人情社会也随之被瓦解,人置身于一个依靠金钱交往的“无机”的商业社会,当人与人的关系只剩金钱关系,连亲人也不例外的时候,人也将失去感情和正义。
本雅明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引发的阶级分化与随之而来的问题,他写道:“当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之时,贫穷就开始羞辱着穷人们。”人们每一次交流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生活状况或者是钱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别无选择,只能向资本家打工获取收入以求得生存,不仅经济地位低下,社会地位也更加低下,人在生存的高压之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上帝供养着全人类,但国家却令他们营养不良。”国家这一组织形态,它不仅是“反自然的”,在资产阶级手中,也是压迫广大无产者的工具,本雅明对此进行了明确的批判。以上这些内容,本雅明想表达的是,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非正义的社会,是残忍的社会。
街道、商店是城市的重要表征,精致的景观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现代世界的重要意象,商品社会对人进行扭曲,培养出商品拜物教,以驱使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本雅明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具有非常独到的前瞻性,他写道:“(巨幅广告画)使已经康复的伤感便以美国方式释放了出来,正像不以事物悲喜的人在电影院里重新又学会了哭泣一样。但是,对于街行的路人来说,正是金钱将事物以这种方式推到他跟前,使他与物有了真正的接触。”正如马克思做出“拜物教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论断。广告,除了为增进销售之外,也在深度地改变着人的生活与感情,某种程度上说,“广告”等资本主义衍生文化事物也在重新塑造着人类,塑造人类的情感、生活方式、消费欲望……这样的循环是僵化的,无法克服资本主义自身危机的。
最后一点是本雅明对于技术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他这样写道“由于统治阶级对利益的贪婪追逐,总是用技术惩罚着技术意志,于是,技术违背了人性,新婚的婚床变成了血池。”非常直白地表明了自己对于技术与人性之间的消极态度,在他看来,技术与生产机器是一样异化人的工具,技术的发展亦可能是不可控的,对人性和人的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雅明对于现代世界始终保持着警觉,对于现代世界中不合“自然”、不合“传统”的隐藏之物进行深刻揭露。本雅明在保持自己写作的独特性的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忧虑意识和考察态度至今仍不过时。
参考文献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6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61页。
本雅明:《单向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