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春
摘要:新课改以来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线老师,只有积极探索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此,本文结合个人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个人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索
新课改颁布和实施以来,许许多多的教师就如何改进物理教学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许多优秀教学成果。那么,我们应从哪些策略入手实现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新突破呢?
一、注重课堂导入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物理教师,应加强对导入环节的研究,采用积极有效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行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课堂导入的方法不当,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还会因此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降低教学效率。例如,采用外延法进行导入。在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其内涵。此时教师的导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印象,并顺利理解概念内涵呢?教师可以采用外延法实施导入。所谓“外延法”就是通过外延知识来揭示概念内涵,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力”的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拉、推等常见力这一外延实施导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力的概念,让学生便于接受。这一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还可以用类比法、實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二、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是对教学进行反馈的有效途径,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教学“力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提炼出以下几个问题:三脚架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结构?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考虑问题。同时,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板书画图,在黑板上画出三脚架的结构草图,让学生在深入观察中探究知识和真理。然后,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或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三角形状”,从而充分展现出“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倡学生大胆猜想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大都具有对知识和技能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其创新能力却明显不足。在传统教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所重视的是考试结果,即考试分数,很少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鼓励学生经常提出问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其内涵;只能在题目上做到举一反三,无法对思想进行类比和深化。因此,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并通过大胆猜想,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如:牛顿就因为一个落地的苹果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对于“电磁场”提出了假设,最终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可见,有疑问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现,同时,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无疑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四、充分运用物理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与初中物理最大的不同所在,是理想化处理物理过程的结果。它能帮助我们抓住问题关键,略去次要因素,由等效处理、科学抽象等方法简化而来。把复杂的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把大过程分解为小过程,而这些小问题和小过程就是物理模型。所有的模型都有公式和方法、程序与之相对应,这都是格式化和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强的程序性特点。如点电荷、质点、平抛及自由落体运动等。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物理模型的帮助,而要想用好它们,我们必须先清楚这些物理模型是怎么来的,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并借助训练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反复训练才能提高能力。一旦你能实现对物理模型的灵活运用,就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未曾碰到的问题,利用物理模型处理新问题。到那时,解决物理问题就很容易了。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只有积极探索尝试,才能不断总结新经验、新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冷文义.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2010,(01)
[2] 王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3)
[3] 韩现刚.高中物理课程新探究法[J].成功(教育),2013,(08)
[4] 覃民辉.高中物理学法指导探索[J].成功(教育),2013,(08)
[5] 孙艳美,王梅英.“三案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