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敏
摘 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力图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的侧重点由被动地“教”转向主动地“学”,并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的具体内容来恰当创设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而实现高效化教学。下面,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做些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问题;直观;探究
学习,讲究“身临其境”。只有當学习内容被置于一定的场景或氛围中,才会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在深度研读物理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有效情境,以便在充分凸显物理教学趣味性和有用性的同时,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结合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学习思维活跃的高中生而言,问题则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起点和原动力,再加之“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物理学科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应对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授新课“圆周运动”之初,我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田径运动员比赛时的录像,并向学生问道:“为什么运动员在转弯时会减慢速度,其身体会出现倾斜的情况呢?”再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教学之初,我则引入了车启动或者刹车时人的身体会感到一种力促使身体保持原来的状态这一生活现象。由于学生在平时坐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一问题,所以他们纷纷对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结合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降低理解难度
物理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物理学极具时空性、微观性、运动性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决定了许多物理学的真实情景无法进行直观展示,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鉴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物理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自由落体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最多也仅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而通过实验也只能让学生观看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于是,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利用flash动画生成了频闪照片,以使学生在直观观看物体下落的每个过程的同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的结论。这样,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强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而且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合作学习,创设探究情境,保障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物理高效化教学。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通过探究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一同感知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了摩擦力的定义。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饶富探究价值的问题:“同学们,你认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一番讨论过后,学生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共同拟定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现有的实验用具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如此,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不仅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还深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而有助于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物理的学科特点来不断探索和寻求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并最终实现物理高效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万俊涛.试论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08):26-27.
[2]边兴元.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