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县回俄村民族团结互助机制

2019-09-10 00:25潘成花
青年生活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

潘成花

摘要:最初的“宾弄赛嗨”形成于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傣、拉、佤三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互助中形成的民族团结互助机制。近代以来“宾弄赛嗨”互助机制在没有传统农业作为依托的情况下发生着相应的转变,但无论这种互助机制怎么转变却始终遵守互惠原则,在当今的乡村社会中兼备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功能。这种互助机制强调的是互助性,为了最大限度的适应和利用当地有限的资源,促进族际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互助机制;“宾弄赛嗨”;民族团结

引言

“宾弄赛嗨”互助机制在回俄村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它构成当地村民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促进当地族际间的团结及生产合作。“宾弄赛嗨”互助机制普遍存在于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寨子。学界对“宾弄赛嗨”互助机制的研究极少。笔者于2018年7月份在孟连县回俄行政村走访了傣族、拉祜族、佤族自然村寨。对“宾弄赛嗨”族际互助机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传统“宾弄赛嗨”互助组织的形成契机、运行机制以及在现代的演绎进行调查分析,试图阐述该互助组织对当代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的社会意义。

一、回俄村的民族构成及文化

回俄村是以傣族、拉祜族、佤族混居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傣族主要居住在坝区、河谷,拉祜族、佤族居住在山区,这三个族群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地理边界,在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培植和作用下,这三个民族及其文化慢慢地得以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出现劳动生产上的互补性,同时也凸显出各民族文化差异。

孟连傣族祖先是从德宏勐卯迁徙而来的。傣族男子有纹身纹面习俗以表示勇敢,有男子汉气概,也有祈求一生吉祥顺利之意。傣族人有自己的文字,在很早以前就使用自己的历法,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民受各种教条、教规的约束。宗教意识礼仪几乎渗透到傣族社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节日成了民族的主要节日。佤族是孟连县境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傣族、拉祜族没有来之前,他们早已定居在这里了。其祖先大部分是居住在澜沧江中下游以西一带,与其他民族杂居,信仰多神,老一代人一直保持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信仰。

二、生计方式

生计是所有族群赖以生存的依托,回俄村傣族、拉祜族、佤族三个民族的生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一个民族必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其他民族建立或结成各种不同的关系,这种以不同的方式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这一民族的特定社会生存环境。回俄村傣族主要居住在坝区,在政府的号召下,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包括咖啡、茶叶、砂仁、澳洲坚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水稻可一年两熟,分为早季稻和晚季稻。

拉祜族、佤族主要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旱地传统生产模式以轮歇耕种和休耕耕作为主。此次对回俄村的拉祜族、佤族村民的访谈中发现,他们现在很少种旱谷,居住在撒拉科山区的拉祜族群体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咖啡和坚果,大部分的土地用来种植甘蔗,还有部分土地用来套种咖啡和坚果,少部分土地用来种植玉米。生活在半山区的佤族开始耕种少量的水稻,同时,在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扶持下,也开始种咖啡,坚果、甘蔗等少量的经济作物。

三、回俄村典型的族际互助机制——“宾弄赛嗨”

回俄村的“宾弄赛嗨”是居住于一定乡村聚落的不同族群在生产和实践中为了共同抵御外在威胁和顺应自然,从而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不同族群的日常所需而自发形成的互助社会集合体。长期以来,居住在回俄村的傣族、拉祜族、佤族各自的社会形态、经济类型、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各不相同, 但各民族能够在文化上相互认同,在经济上优势互补,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

(一)“宾弄赛嗨”的含义及其成因

“宾弄赛嗨”是孟连县回俄村各群体特有的传统的劳动生产互助模式,“宾弄赛嗨”是傣语, 指“亲戚一样的朋友”,“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拉祜族将这种关系称为“亚搓”,就像汉族人结成“老表”一样的朋友,班艾村佤族将这种关系称为“婆户”,意为关系很密切的朋友。“宾弄赛嗨”以家庭为基本单元, 基于日常的家庭生产生活需要自发结交并世代相承。“宾弄赛嗨”成因有一下几种:代际传承、朋友介绍、随机结交等 ,相邻民族的长期共同生产劳作,为建立这种关系提供了基本条件 。

(二)“宾弄赛嗨”族际互助的表现形式

传统社会时期,农业生产上的劳动互帮是“宾弄赛嗨”机制最初缔结的直接诱因,而生活上的互助,包括节日共庆、红白喜事互幫、生病就医、盖房等活动都是在劳动互帮中所建立的深厚友谊所衍生出来的。“宾弄赛嗨”族际互助机制存在于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因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纵向生态环境的差异,逐渐呈现出了傣、拉、佤族不同的生计方式和农忙时节,形成多民族在劳动上的互帮以及生活上的互助,从而在文化上形成共融。

四、“宾弄赛嗨”的社会价值

“宾弄赛嗨”互助机制是传统时期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主要依靠方式。该互助机制在民间传统生产上长期的互助与协作,增进当地各民族人民文化上的交流与交融,对促进多民族团结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增进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在农耕社会时期,各族群在劳动生产上的相互依赖,互帮互助为不同民族间结成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提供了可能,“宾弄赛嗨”们在劳动生产生活互助以及节日共庆的过程中不断接触磨合,相互了解、尊重彼此生活习俗,在交往中促成族际社会、文化各方面的交流。

(二)促进多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宾弄赛嗨”是傣族与其他民族缔结成多民族的互助机制。“宾弄赛嗨”户之间的互助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虽然这种互助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但既然这种互助模式能够得到延续传承至今,它除了以人情和关系为依托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相互需要,即使有时候可能会稍微违背这种互惠原则,也不会导致这种互助团体的中断,这能更好的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人民间的和谐共处。

五、结语

回俄村傣族与各族结成“宾弄赛嗨”自古就有,是当地村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发结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自今任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需加以运用,适当转换和创新,使“宾弄赛嗨”在它的这块原生地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对维护边疆民族团结安定、推动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昭伦。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概况(M)1986年6月,第7页.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
江永县第三小学: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温宿县第二中学民族团结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走出一条具有吴忠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俄罗斯 民族团结日
社会科学视野中的民族团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