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楠
摘 要: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历史高考材料选取的范围很广,而教材由于篇幅和作者立意的需要,史料观点往往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高三历史复习课中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新的历史材料和史料观点,碰到与课本观点不一致甚至相左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常常受课堂所学观点的局限,不能大胆对材料做出准确的解读和判断。所以,在高三复习课的过程中,有必要拓展补充教材知识和观点,以满足教学需要,尽量还原历史真实,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渗透人文滋养,培养多元视角,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试题;历史;核心素养
如,在高考中有这样两道历史选择题:
(2013.课标全国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這两道题考查的都是古代重要的土地兼并问题,题中材料内容明显超出了课本对土地兼并的传统认识,是对宋代社会出现的经济现象和政策的再现和回放,拓宽了课本对土地兼并的传统认识,不是所有土地兼并都需要政府的打击和压制的,也不是所有土地兼并都会引发农民起义的,当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时,社会化解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的弹性增强,宽容度增加,无地可耕的农民可以在做“客户”中找到生存空间,或走向从商之路,社会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这两道高考题的相互印证,即可让学生复习课本知识,同时也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经济生活,感受真正的历史,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历史史料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历史是过去的生活,在传承的过程中,往往会变成他人眼中的历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从不同角度解读不同历史事件,往往会形成不一样的观点:如对新航路开辟这一史实,西方人会认为是文明的拓展,东方人则认为是苦难的开始。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史料中感受多元的历史认识,提高认识和解读史实的能力。
更多地感受历史,感悟历史,丰富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历史,为“以史为鉴”的学科价值的落实找到归宿,为人文滋养的成长找到营养,为历史学科核心价值的落实找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