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捕捉课堂生成的火花

2019-09-10 07:22韩琴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公开课论语预设

韩琴琴

拿到《论语》这个课题,我茫然无措。连学者们都在探讨《论语》的解读,我该基于何种立场解读?学术课?人文课?技术考试课?学生在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过《论语》十二章,高一为了渗透经典阅读,我们穿插了选修《先秦诸子散文》中《论语》的内容,但总体也是支离破碎的,并没有把《论语》当整本书研读。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基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内容板块设置启发,我决定化零为整,也选一个专题作为公开课的落脚点,一类一类地讲。《论语》一书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教育生活等多方面,无论从哪方面切入对中学生都有重要意义,但是高一学生的思维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对生动鲜活的形象、故事有兴趣,所以我们一起商议先从“孝”开始研读,既能推进学生深入阅读,又能契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既有意义又有趣味。

围绕《课标》与《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我们重新参考设计《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过程中分四步走——1.文本自读,借助翻译关注重点注释,通读原典;2.摘抄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成语;3.每一篇中摘抄至少四个有感悟的章节或句子,学以致用,写明运用话题;4.找到每一篇中关于“孝”的章节,编排序号,做旁批点评。

做好前期准备,在磨课和公开课后反思自己的不足:

一、要明确课堂必须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我用反转课堂的方式,每周阅读课答疑解惑。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多认识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主导流于程式,使得阅读教学活动丧失活力。

没有脱离“教师教,学生学”的窠臼。依然有意或无意地将学生放置在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学生的认知活动则主要是接收、掌握而不是探究、发现,致使我们的教学活动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视模拟、理解、掌握,轻视探索、发现、体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活动颠倒了师生的角色地位,显现的是老师的意志,抹杀的是学生的个性,使得阅读教学活动丧失本该有的生命活力。

我在磨课时用的是高一25班孩子,为了保证课堂内容的整体呈现,用了“请君入瓷式”的教学,在“孝之争鸣”“环节中”孟庄子之孝,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为引入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帮助学生理解伦理关系下的社会制度,自认为设计很巧妙,启发很有效,把学生的思想一步步引入自己设想的圈子,让学生提出自己早己预设好的问题或说出事先安排好的结论,认为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很成功。对照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曾经的教学,深感这样“请君入瓷”式的教学必须改变,从思想源头上改变。这是对学生的个性的无视,教师的深度解读成为了一种话语霸权,不利于学生形成鲜活的思想,扑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

有品质的教学一定是老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精神创造,不要为学生的思想设计程序。不要把自己的所谓深度解读灌输给学生,而应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深度解读、个性解读,获得真切体验,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二、要走出“预设”的窠臼,捕捉“生成”的火花。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迸发出新思想、新创意。”叶澜教授也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中,教师的预设固然重要,但预设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固定的、封闭的关于程序与环节的方案,“不是火车行使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而应是“航海的指南”,完全没有预设就意味着教学活动没有基本目标,没有基本方向。

在公开课上关于“孝之争鸣”中宰我对孔子的三年之丧有异议。邹熠晨同学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书的封面,死亡是书的封底。与其长久地沉浸在亲人去世的哀痛中,不如努力使中间的故事更精彩,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好儿女义务,改变观念,厚养薄葬。孩子发言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临时的生成,是令人惊喜的灵感迸现,这也正是课堂充满魅力的地方。

李镇西老师的阅读教学实践为我们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对于课堂生成的理解加深了我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他说过:“不追求教师讲多少,而追求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哪怕学生只悟出了几分,也比老师灌给他十分強!”他注重的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让他们自己去对课文进行“深刻的领会”“精彩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重点不再是那种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关键是应该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状态。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其中读是根本,是基础。而且,这个“读”只读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地涉猎,不断地积累,教材所起的作用只是花园中的一朵花,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个“花园”和“大海”就是课外阅读。教师的任务是借助于教材的基础作用、范例作用,引领学生自己到花园里去采集语文的花蜜,到语言文学的大海中去畅快邀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猜你喜欢
公开课论语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