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垚 李雨琪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研学试点的推出,研学旅行也受到了教育界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重庆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研学旅行试验区,近年来研学旅行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其中的研学产品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不断解决,以促进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重庆市中小学;研学产品;特色;质量
一、重庆市研学旅行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研学旅游产品模式单一,缺乏地方特色
現阶段重庆市研学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研学旅游产品的质量跟不上迅猛增长的需求量,绝大多数的旅行社在研学旅游部分更关注的是团队人数,在接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研学团队时,统一打包,模式单一,研学路线大多数是各科学文化馆与高校参观体验相结合,或者前往研学基地做一些知识游戏。这些研学线路与市场上其他旅行社的研学线路都是大同小异的,未能深入挖掘重庆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
(二)研学旅行产品内容更重游轻学,缺乏高层次产品
研学旅行是学生带着学习任务的旅行,体现研学主旨。其目标和主题是否明确、可行,直接影响研学旅行效果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当前很多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之中,但部分学校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准确认知,出现把研学旅行等同传统春游、秋游等活动,“游大于学”“重游轻学”,甚至出现“放羊式”旅游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力的指导与管理。部分学生虽身处研学团 队,手握“研学任务手册”,但不会使用和学习,使其仅仅成为一种表相,研学旅行的研究性、体验性特点毫无体现,有的学生直接通过手机搜索网络上的答案,填写手册,敷衍了事,严重违背了研学的目的。甚至一些花费巨大的海外游,也往往停留在 “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校园、合影留念等表层活动上。
(三)研学旅行产品特色不明显,难以同普通旅游产品区分
研学旅游是深化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突出“教育”的作用,合理运用当地文化教育资源,塑造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重庆研学旅游虽广泛运用当地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将高校、博物馆以及部分历史文化景区结合到产品设计中,但在对“教育”意义的发挥上浮于表面,在讲解与操作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关于“学”还是“游”难以明确区分,产品的教育性、参与性以及体验性也未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大多数研学旅游产品形式更类似于一种远途的“春游”,研学旅游的学习价值与教育意义并不显著。
(四)研学团队学员过多,高质量辅导教师匮乏
目前重庆市的研学旅行中,并没有专业的研学辅导员,多数是由具有导游资格证的普通导游进行带队讲解,或者在固定的的景区博物馆等有专业的讲解员进行知识讲解。一个团队学生大多在40人左右,类似一个规模较大的旅游团,配备1名学校老师、1名旅行社 研学导游人员。在实施中学生人数较多,并且学生的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面对突发情况难以处理,所以在人流穿行不断的开放空间,教师、辅导师无法照顾周全,更难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估,甚至辅导师在讲解知识时有的学生早已游离团队。
二、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产品研究对策
(一)深挖地方特色,推进区域合作,建设特色研学产品
重庆地域广阔,除主城9区外,还包括其他29个区县。各区县的旅游资源各不相同,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区域间研学旅行合作和研学旅行资源共享是促进重庆市研学旅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重庆研学旅行资源包括红色革命遗迹(白公馆、渣滓 洞、红岩村)、历史文化名胜(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巴文化 研究(巴国城、三峡博物馆)、科技教育(重庆科技馆)等。 研学旅行活动可充分利用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突破区域界线,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研学旅行基地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从而全面促进重庆各地区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二) 建立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机制
研学旅行强调知行合一,如何在实践中解决“只游不学”“只学不旅”等现象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建立有效的评 价标准体系,完善相关评价指标是解决以上问题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明确研学旅行政府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研学旅行的市场准入原则。其次,在政府主导,行业自律性组织的推动下,建立研学旅行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此外,研学旅行产品可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比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反馈等全方位进行评价。以此保证研学产品质量,确保研学旅行成效。研学旅行产品质量的保证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外,还需从课程设计本身入手。研学旅行产品课程设计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方式和时间。
(三)精心设计研学旅行产品内容,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
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和研学路线,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者“只学不旅”现象。充分利用中小学教材,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重庆市相关资源,充分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研学旅行不只是学习书面知识,还要有动手体验。这样,学生既能跟着课本亲身感受课本中本来抽象的事物,又可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四)研学旅行应注重导师的专业化培训,加强人才储备
促进研学旅行专业化,培养研学人才是重点。一方面,学校应以开展相应的培训班座谈会等方式加大对研学导师的培训力度,并让教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加大高等院校对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力度,发展相关学科,培养专业的研学导师人才,切实保证研学旅行的专业性;文、理专业则要形成专业互补,理科专业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文科专业也应适当开展自然科学课程,为培养综合性的研学人才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应重点推进师范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进程,使师范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研学导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丽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以金华为例[J].中国商论,2015(24):98-100.
[2]沙欧.广东省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OL].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5[2019-10-08].
[3]吴瑶,马婧文.“旅游+”背景下南京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8):77-80.
[4]彭小珊,毕燕,兰瑛.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93-100.
[5]王荣红.丽江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