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
随着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全部的小学毕业生,让学生之间差异有了明显的扩大,农村初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升入初中以后数学成绩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多。学生从七年级年级一开始,数学成绩开始出现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在新课改下如何寻找对应的策略,有效地帮助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走出困境,是提升初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上明显有困难,数学成绩暂时难以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织,社会的不良风气腐蚀、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录像、不健康的书刊、一些不思进取的人等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形成学困生。
(二)家庭因素
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凭。他们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很少;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就更谈不上辅导了;有的家长一年四季在外打工,子女变成了留守儿童,根本没有人管了;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说打发到学校长个子;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这个时期是爱玩的一个阶段,学习更得不到巩固,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三)学校因素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还是以前的教学模式,一切为了考试,升学考试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四)学科因素
初中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其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是其他学科不能替的。人的智力本身就有差异。出现初中数学学困生是自然的。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初中教材难度有所加大,知识点较多,又由于知识间环环相扣,学生容易因一时懈惰而成为学困生。
(五)学生因素
很多初中数学学困生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感受不到数学学的乐趣,对数学没有感情,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
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注重思想方法观念的渗透,体系的构建
学困生显然表现在学习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学困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学困生的教学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经常地将类比、对比、归纳、抽象、猜想等手段有机结合,经常使用,要精心设计,放低起点,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观念,从而达到构建体系之目的。如绝对值槪念,换元法都要有层次逐步递进,左右勾连,上下相通,使之成为网络而不是散点分布。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而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三)注重基本能力训练,给学困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題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尝到甜头,培养他们的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識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总之,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施与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学生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