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有效化解的思考

2019-09-10 07:22阿说武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8期
关键词:思维定式小学数学

阿说武三

摘要:现在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成了固定式的模式,学生的思维也就非常的固定,常常用一种习惯式的思维进行解决问题,这样的状态不利于举一反三的开放性思维的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式如何有效的化解深入思考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定式;有效化解

1.思维定势的概述

1.1思维定势含义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1.2思维定势特点

一是思维模式,即通过各种思维内容体现出来的思维程序、模式,即与具体内容有联系,却又不是具体内容,而是许多具体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逐渐定型化了一般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二是强大的惯性或顽固性,不仅逐渐成为思维习惯,甚至深入到潜意识,成为不自觉的、类似于本能的反应。尤其表现在,要改变一种思维定势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认识,自觉的进行;其次要有勇气和决心。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世界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它们会时刻影响人们的思维。

1.3思维定势特征

趋向性:思维者具有力求将各种各样问题情境归结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的趋向,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带有集中性思维的痕迹。如学习立体几何,应强调其解题的基本思路: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常规性:如学因式分解,必须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常规的方法。

程序性:程序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步骤要符合规范化要求。如求证几何问题的时候,怎样画图、怎样叙述、如何讨论、格式摆布,甚至如何使用“因为、所以、那么、则、即、故”等符号,都要求清清楚楚、步步有据、格式合理,否则在做起来就会非常的凌乱。

2.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现状

小学生在同类知识的学习中,往往思维敏捷,作答迅速,即使是智商较低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段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比如:“一块地3公亩,种白菜用去1/4,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3-1/4的算式,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求剩余的解题思路的影响,又如:“一块地6公亩,种白菜用去1/4公亩,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6×(1-1/4)的算式,这是受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的影响。为什么思维定势有这样的消极影响呢?其原因有二:首先,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如上二例的原有思维方向的干扰,使之不能顺利地按照正确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刺激来加以切断,新思路思维方式难以形成和发展,一些问题就会无法很好的解答。

3.有效化解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3..1强化

强化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某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某种解题思路适用的范围。例如,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所关注的是数据的特点及其位置和顺序的改变,所以比较容易形成“凑整”的运算定势。于是,遇到“15.7-3.2+6.8,25×4÷25×4”这样的题目时,也盲目地作出“凑整”的定势反应。在教学时要特别强调适用范围,让学生薄弱的方面得到强化。

3.2变式

通过变更事物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或者变换问题情境,以突出事物本质属性。例如,学习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学生容易形成“几个数相加除以几”的定势。通过解答变式题,以提高学生注意总数与份数的相应意义,有助于克服片面的定势。变式题:化肥厂去年上半年生产化肥350万吨,下半年生产430万吨。化肥厂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万吨?

3.3求异

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如,在解决“修路队计划40天修路1200米,实际前16天修了560米。照这样计算,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多方面考虑,用多种方法解题,既克服了思维定势,又锻炼了学生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建立符合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论要求的思维定势。这种心理定势是数学思想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素养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建立、发展和强化有利于正迁移的思维定势,达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简便运算时,学生都知道25和4,125和8是好朋友,教师在教学课后的基本问题以后,应设计一些扩展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思维定势。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努力摆脱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幫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邢志勇.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科学中国人,2015,0(3X).

[2] 杨丽娜.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教学浅议[J].学周刊:上旬,2015,0(10).

[3] 胥维江.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作者单位:四川省雷波县曲依乡中心校)

猜你喜欢
思维定式小学数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
跨文化差异对英专学生二语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影响及对策
有效抑制数学思维定式的负迁移